《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明智部 卷三十一 明智部·朱熹

【原文】
原文

朱熹乾道四年,民艱食,熹請於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賑貸。夏受粟於倉,冬則加息以償;歉,蠲其息之半,大饑盡蠲之。凡十四年,以米六百石還府,見儲米三千一百石,以為“社倉”,不複收息。故雖遇歉,民不缺食,詔下熹“社倉法”於諸路。
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糧食,朱熹求救於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來施救。夏天從社裏的穀倉借米糧,冬天加利息償還。歉收時免除一半利息,大饑荒時利息全免。十四年後,六百石米全數還給州府,尚有儲米三千一百石,作為社倉,不再收利息。所以雖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擔心缺乏糧食。孝宗於是下詔,使朱熹的社倉法在各路推行。

〔評〕陸象山曰:“社倉固為農之利,然年常豐,田常熟,則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歲歉,則有散而無斂;來歲秧時缺本,乃無以賑之,莫如兼製平糴一倉,豐時糴之,使無價賤傷農之患;缺時糶之,以摧富民封廩騰價之計,析所糴為二,每存其一,以備歉歲,代社倉之匱,實為長便也。聽民之便,則為社倉法;強民之從,即為青苗法矣,此主利民,彼主利國故也。”
(評譯)陸象山(名九淵)說:“社倉固然是為農民的利益著想,然而要常年豐收,這種製度才可保持長久,如果不是可常年豐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則社倉的米隻有借出而沒有收入,來年播種時缺少種子,仍然沒有辦法施救。不如同時設立一個平糴倉,豐收時買入米糧,防止價賤傷農的禍害;歉收時出售米糧,以防止富家囤積糧食,抬高價格來獲取暴利。把買進來的米糧分存兩個倉庫,其中一個倉庫的存糧保留起來,不隨便使用,以為歉收的年頭所用,用這種方法來替代動輒匱乏的社會,顯然比較實用。順從人民的方便,是社倉法;強製人民聽從的,則是青苗法。是因為前者主張利民,後者主張利國的緣故。”

今有司積穀之法,亦社倉遺訓,然所積隻紙上空言,半為有司幹沒,半充上官,無礙錢糧之用。一遇荒歉,輒仰屋竊歎,不如留穀於民間之為愈矣。噫!
當今官吏積存穀物的方法,也是社倉的遺訓。然而所積的隻是紙上的空言,一半已被負責官吏據為己有,一半變成朝廷非正常調用的錢糧來源。一碰到荒年歉收,除了搖頭歎息,一點辦法也沒有,還不如不要設置,單純的把穀物留在民間的好。唉!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雲:“今之撫按有第一美政所急當舉行者,要將各項下贓罰銀,督令各府縣盡數糴穀;其有罪犯自徒流以下,許其以穀贖罪。大率上縣每年要穀一萬,下縣五千。兩直隸巡撫下有縣凡一百,則是每年有穀七十餘萬,積至三年,即有二百餘萬矣。若遇一縣有水旱之災,則聽於無災縣分通融借貸,俟來年豐熟補還,則東南百姓可免流亡,而朝廷於財賦之地永無南顧之憂矣。善政之大,無過於此!”
何良俊(明,鬆江華亭人,字元朗)《四友齋叢說》說:“當今地方首長的真正德政,當務之急是將各項贓款及罰銀,督促各府縣隸全數購買穀物。犯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準他們用穀物來贖罪。大致上大縣每年要買穀一萬石,小縣要買五千石。兩直隸巡撫之下有一百個縣,則每年就有七十多萬石穀物。累積三年之後,就有兩百多萬石了。如果遇到一個縣有水旱災,就向無災害的縣通融借貸,來年豐收補還,則各地百姓就免於流離逃難,而朝廷對那些供應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稅收地區,也永遠不需憂心荒年歉收的問題。最大的德政,沒有比這樣更好了。”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