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捷智部 卷一 捷智部·總序

【原文】
原文

馮子曰: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變之會,如火如風。愚者犯焉,稍覺,則去而違之,賀不害斯已也。今有道於此,能返風而滅火,則雖拔木燎原,適足以試其伎而不驚。嚐試譬之足力,一裏之程,必有先至,所爭逾刻耳。累之而十裏百裏,則其為刻彌多矣;又況乎智之遲疾,相去不啻千萬裏者乎!軍誌有之:“兵聞拙速,未聞巧之久。”夫速而無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徑尺之樽,置諸通衢,先至者得醉,繼至者得嚐,最後至則幹唇而返矣。葉葉而摘之,窮日不能髡一樹;秋風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靈萬變,而不窮於應卒,此唯敏悟者庶幾焉。嗚呼!事變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審矣,天下亦烏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馮夢龍說:“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不是片刻。然而一時的成敗,卻恰好是千秋成敗的開始。尤其是在事物激變的時候,就會像大火漫天一樣瞬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愚昧的人往往過不了當前的考驗,如果這樣,哪還有千秋大業的成敗可言呢?真正的智者,能馬上遠離災禍,並將那漫天大火消弭。因此,這樣的激變,剛好提供給了智者顯示自己才智的機會。以一裏的短距離跑步為例,先到後到雖然相差的時間往往很短;但是十裏百裏的長路累積下來,時間差距就會很大。更何況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的遲速差別,本來就要遠遠大於人跑步速度的差異。”兵法中說:“隻聽說用兵打仗時,即便方法笨拙也要速戰速決的,沒有聽說求巧而長久作戰的。”迅捷而不巧妙的,時間長了肯定更笨拙。就像把一壺美酒擺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暢飲大醉,其次到的人也能夠喝幾杯,最後到的人就隻能是口幹舌燥地敗興而返了。人力摘樹葉,一棵樹一天也摘不完,而秋風起霜雪降,樹葉一夜之間就全部掉落,天地造化的速捷就是這樣。人們如果能夠掌握天地造化的意境,就能在事物激變的當下靈活應變,而不會在倉促之間束手無策,這便隻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到吧!唉,激變的事物是不會停下來等人想辦法去應對它的,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因此,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無智慧這回事呢?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