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兵智部 卷二 兵智部·荀罌 伍員

【原文】
原文

魯襄時,晉、楚爭鄭。襄公九年,晉悼公帥諸侯之師圍鄭,鄭人恐,乃行成。荀偃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不然,無成。”(邊批:亦是。)荀罌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於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於戰,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伍員小人勞力,先王之製也。”乃許鄭成,後三駕鄭,而楚卒道敝,不能爭,晉終得鄭。
春秋魯襄公時期,晉楚兩國爭奪鄭國。襄公九年,晉悼公聯合其他諸侯的軍隊一起圍攻鄭國,鄭國人感到害怕,於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說:“應該繼續圍攻鄭國,等到楚國救鄭的時候,就可以迎戰楚軍;如果現在和鄭國議和,就不會得到實際的利益。”(邊批:也對。)荀罌卻說:“不可,應該和鄭國結盟引兵而歸,這樣楚國就會出兵討伐鄭國。先讓楚軍疲憊不堪,再將我國的軍隊分成三部分,聯合其他諸侯的軍隊輪流迎戰楚軍。那麼在我們的軍隊還沒有疲憊之前,楚軍就早已疲憊沒有能力作戰了,比現在就和楚國交戰要好得多。假如現在就和楚國交戰,必然會傷亡慘重,因此應該以不戰為上策。所謂聰明的人靠智慧取勝,愚笨的人靠蠻力克敵,這就是先王克敵製勝的道理啊。”群臣都表示讚成,於是接受鄭國的求和。後來晉國三次出兵討伐鄭國,但楚國軍隊由於長途行軍而精疲力竭,根本沒有辦法作戰。因此最後終於由晉國取得了鄭國。

吳闔閭既立,問於伍員曰:“初而言伐楚,餘知其可也。而恐其使餘往也,又惡人之有餘之功也。今餘將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對曰:“楚執政眾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罷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閭從之,楚於是乎始病。
吳王闔閭即位後,曾經問伍員說:“當初賢卿曾經建議討伐楚國,寡人也有討伐楚國的意思,但唯恐吳王僚派我伐楚,又不願意他占有我的功勞。現在寡人想親自率領軍隊討伐楚國,賢卿認為怎麼樣呢?”伍員答:“楚國執政者眾多但意見不一,誰也不肯承擔責任。假如大王動員三軍,隻是白白地勞民傷財,因此不如先發一軍,誘使楚國出兵迎戰。當楚國出兵後,大王就立刻退兵;楚國退兵之後,大王再次出兵。楚軍這樣往來跋涉,必定會疲於奔命,而產生放棄交戰的想法。此時大王再運用各種手段,使楚國的軍事政治更加混亂,徹底瓦解楚國人的鬥誌,然後大王再動員三軍,必定能徹底摧毀楚國。”闔閭欣然采納了伍員的意見,從此楚軍就陷入疲於奔命的苦境之中。

〔評〕晉、吳敝楚,若出一轍。然吳能破楚,而晉不能者,終少柏舉之一戰也。宋儒乃以城濮之戰咎晉文非王者之師。噫!有此議論,所以養成南宋為不戰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悲夫!
(評譯)晉和吳削弱楚國的實力,用的都是一樣的手法,但是吳能在柏舉大敗楚軍,而晉卻不能在城濮消滅楚。宋儒在批評楚晉城濮之戰的時候,竟然說晉文公不是真正的王者之師,不能伐楚。唉!正是因為宋儒有這種思想,才使南宋出現不戰而和的妥協論調,終於使南宋逐漸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吳璘製金,亦用此術。虜性忍耐堅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於是選據形便,出銳卒,更迭撓之,與之為無窮,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堅忍之氣,俟其少怠,出奇勝之。
按:宋將吳璘對付金兵,也是用的這種方法。金兵的特點是忍耐力強,命令嚴酷,一旦令下,必定會誓死執行任務,因此每次決戰的時候,總是要打上好幾天。吳璘於是選擇有利的地形,派出精銳兵卒,輪番進行騷擾,使金兵窮於應付,沒有辦法休息,以磨蝕他們堅忍的耐力,然後趁著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時,立即以奇兵進行襲擊,從而大獲全勝。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