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閨智部 卷十五 閨智部·李景讓母

【原文】
原文

唐李景讓母鄭氏,性嚴明。景讓宦達,發已斑白,小有過,不免捶楚。其為浙西觀察使,有牙將逆意,杖之而斃,軍中憤怒,將為變。母聞之,出坐廳事,立景讓於庭而責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麵,豈得以國家刑法為喜怒之資,而妄殺無罪,萬一致一方不寧,豈唯上負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見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將撻其背,將佐皆為之請,良久乃釋,軍中遂安。
唐朝人李景讓的母親鄭氏,是位個性嚴謹、處事明快的人。李景讓顯達的時候,已是頭發斑白,但隻要有一點小過錯,仍會遭到母親的鞭打。當李景讓出任浙西觀察使時,有位副將違反李景讓的命令,李景讓大怒之下,令人鞭打副將,沒想到竟因此將副將打死。士兵們聽說後,都感到憤恨不平,想要發動兵變。李母得知消息後,就從後室走到廳堂坐下,讓李景讓站在庭下,責備他說:“天子交付給你軍權重責,怎能以個人的喜怒而隨意動用刑法,妄殺無罪之人,萬一因此而導致變亂,你豈不是辜負朝廷厚恩,又使老母含羞入地,要我拿什麼臉麵去見你地下的祖先?”鄭氏遂命左右剝去兒子的上衣,要鞭打他的脊背,左右副將都為李景讓求情,過了很久鄭氏才答應原諒李景讓一次,軍中的情緒也得以平複。

〔評〕按鄭氏早寡,家貧子幼,母自教之。宅後牆陷,得錢盈船,母祝之曰:“吾聞無勞而獲,身之災也。天若矜我貧,則願諸孤學問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築之,蓋婦人中有大見識者。景讓弟景莊,老於場屋。每被黜,母輒撻景讓。此事可笑,然景讓終不肯屬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豈可效人求關節乎?”其漸於義方深矣。
(評譯)鄭氏很早就開始守寡,家境非常貧窮,兒子又很小,她親自教導兒子。有一天,家中宅壁突然崩塌,在宅壁間竟然藏有大批錢財,鄭氏祝禱上蒼說:“我聽說不勞而獲會招致災禍,上天若是可憐我身家窮困,請保佑我的兒子日後能學有所成,至於這筆錢財,我不敢動用。”於是仍將這筆錢財用土掩埋,這鄭氏可說是位有見識的婦人。李景讓的弟弟景莊,考一輩子試始終沒有中。每次落榜,李母就鞭打景讓,這事就顯得李母的可笑。但李景讓始終不肯派任弟弟官職,他說:“朝廷任官自有一定原則,我怎可失節學別人說呢?”這句話對標榜正義的人來說,值得深思。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