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膽智部 卷八 膽智部·齊桓公

【原文】
原文

寧戚,衛人,飯牛車下,扣角而歌。齊桓公異之,將任以政。群臣曰:“衛去齊不遠,可使人問之,果賢,用未晚也。”公曰:“問之,患其有小過,以小棄大,此世所以失天下士也。”乃舉火而爵之上卿。
寧戚是衛國人,每當他給拴在車下的牛喂食的時候,總是一邊敲打牛角一邊唱歌。有一天,齊桓公剛好從他身邊經過,覺得他與眾不同,想要任用他,大臣們都勸阻說:“衛國離齊國並不遠,不如先派人打聽他的為人,如果確實賢能,再任用也不遲。”可是齊桓公說:“何必多此一舉呢?調查的結果可能會發現他有某些小缺點。人做事常會因小棄大,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天下智士常不得君王重用的原因。”於是,齊桓公當天就拜寧戚為上卿。

〔評〕孔明深知魏延之才,而又知其才之必不為人下,故未免慮之太深,防之太過,持之太嚴,寧使有餘才,而不欲盡其用,其不聽子午穀之計者,膽為識掩也。
(評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雖然深知魏延的才幹,但由於他也知道以魏延之才不會居人之下,因此顧慮太深,防範太多,戒備太嚴,寧可隻借重魏延的餘才,卻不肯讓他完全發揮。當初孔明不肯采納魏延提出的子午穀的計策,就是由於孔明的膽氣被識慮蒙蔽的緣故。

嗚呼,膽蓋難言之矣!魏以夏侯楙鎮長安。丞相亮伐魏,魏延獻策曰:“楙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走,比東方相合,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穀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危計,不用。
唉!看來“膽”這個字,還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楚。魏派夏侯楙鎮守長安的時候,蜀相孔明企圖發兵征討魏國。當時魏延曾獻計說:“夏侯楙懦弱無能,如果丞相能給我五千精兵,我可以直出褒中,繞秦嶺東進,然後再從子午穀北行,用不了十天就能攻下長安。夏侯楙看見我來攻打,一定會棄城逃跑,到那時候即使魏國派駐守東方的軍隊前來救援,他們也要行軍二十天才能到達。如果丞相此時再從斜穀出兵,可以一舉收取鹹陽以西之地。”但當時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危險,沒有采納。

齊桓公任登為中牟令,薦士於襄主,曰瞻胥已,襄主以為中大夫。相室諫曰:“君其耳而未之目也,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襄子曰:“我取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也!”此亦齊桓之智也。
王登出任中牟令的時候曾向趙襄子推薦一個人,說這個人叫瞻胥已,趙襄子便任命這人為中大夫。相國勸阻說:“大王隻是聽別人說這人有才幹,自己卻沒有親眼見識過,怎能輕易相信而隨便任用呢。”趙襄子說:“我任用王登,是既耳聞又目見了,如果對王登推薦的人又要耳聞又要目見,這樣的耳聞和目見就沒完沒了了。”趙襄子和齊桓公可說是具有同樣的智慧。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