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兵智部 卷二十三 兵智部·吳玠 吳磷

【原文】
原文

吳玠每戰,選勁弩,命諸將分番迭射,號“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敵不能當。
宋朝人吳玠每次作戰之前,挑選強勁的gōng弩,然後再命令諸將輪流舉射,稱之為“駐隊矢”。這種“駐隊矢”能夠連續不斷地發射,箭一發射出來就好像是傾盆大雨,敵人根本沒有任何招架還擊之力。

吳璘仿車戰餘意,立“疊陣法”,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並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鼓為節。騎為兩翼蔽於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戰士心定,則能持滿④,敵雖銳,不能當也。
吳璘仿效古代車戰方法,研究出了一種“疊陣法”,每次作戰的時候,列在兵陣最前排的是長槍兵,坐下之後就不允許再站起來;第二排是射程最遠的強弩;第三排則是次強弩,都必須以跪姿等待敵人的進攻;然後就是神臂弓。和敵人肉搏交戰時,百步之內由神臂弓先射箭,七十步之內則由所有的gōng弩一起發射。第二重陣也一樣。每次布陣,陣前設置有拒馬、鐵鉤。如果有人受傷,就要更代,以鼓聲為信號進行更代,這時兩翼的騎兵都要上前掩護。完成更代以後騎兵才退下,這就是“疊陣”。由於戰士對這陣法深具信心,所以和敵人交戰的時候都是張滿弓待敵,敵人再精銳,也不能抵擋。

〔評〕璘著《兵法》二篇,大略謂,金人有四長,我有四短。當反我之短,製彼之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番、漢所長,兼收而用之:以分隊製其騎兵,以番休迭戰製其堅忍,以勁弓強弩製其重甲,以遠克近、強製弱製其弓矢。布陣之法,則以步軍為陣心,翼以馬軍,為左右肋,而拒馬布兩肋之間。
(評譯)吳璘曾著有《兵法》兩篇,大意是說,金人有四個長處,我軍有四個短處。因此我軍應該彌補自己的四個短處來反製金人的四個長處。所謂的四個長處是:騎兵、堅忍、重甲、弓矢。我軍應該兼采敵我雙方的優點,加以靈活運用。例如將部隊分散來牽製敵人的騎兵,讓士兵輪番交替休息,上陣以消耗敵人堅忍的意誌,使用勁弓強弩來對付敵人的盔甲,以遠攻近,以強製弱使敵人的弓矢沒有辦法發揮威力,布陣的方法,則是以步兵為兵陣的核心,以騎兵為其兩翼,就好像是人的左右肋骨一樣,最後再把拒馬設置在兩肋中間。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