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膽智部 卷一 膽智部·總序

馮子曰:凡任天下事,皆膽也;其濟,則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無膽也,智也。若自信入水必不陷,入火必不灼,何憚而不入耶?智藏於心,心君而膽臣,君令則臣隨。令而不往,與夫不令而橫逞者,其君弱。故膽不足則以智煉之,膽有餘則以智裁之。智能生膽,膽不能生智。剛之克也,勇之斷也,智也。趙思綰嚐言:“食人膽至千,剛勇無敵。”每殺人,輒取酒吞其膽。夫欲取他人之膽。益己之膽,其不智亦甚矣!必也取他人之智,以益己之智,智益老而膽益壯,則古人中之以“威克”、以“識斷”者,若而人,吾師平!
馮夢龍說:要肩負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而可否勝任,則取決於智慧,這勇氣和智慧,就稱之為“膽智”。知道水會溺人卻不被淹溺,知道火會灼人卻不被燒灼,這樣的躲開淹溺和燒灼,並不是缺乏勇氣的行為,而正是智慧的表現。然而若自信能入水而不淹溺,近火而不燒灼,則即使赴湯蹈火,又有何傷害可言呢?膽智二字,智在上而膽在下,勇氣的運用必須服從於智慧的判斷,若智慧的判斷認為應當勇往直前卻裹足猶豫,這是勇氣不足,有待智慧的鍛煉。若是未經智慧的判斷而逞強蠻幹,則是勇氣有餘而需要用智慧來約束。智慧能生出勇氣,勇氣卻不能增加智慧,所以真正剛強勇敢的人,必然是智慧過人者。趙思綰曾說:“生食人膽到一千,就會無敵於天下。”因此他每回殺死一人,便取出其膽來下酒,這樣妄想以他人之膽來增加自己的勇氣的行為,不但無益於勇氣的養成,而且是愚昧不智的行為。相反的,以他人的智慧來增進自己的智慧,卻是有效而自然的,如此,不僅智慧增加,且勇氣也能夠自然成長。因此本部收集古人膽智的實錄,分為“威克”、“識斷”兩卷,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老師。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