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語智部 卷一 語智部·總序

【原文】
原文

馮子曰:智非語也,語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窮,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異焉。兩舌相戰,理者必伸;兩理相質,辯者先售。子房以之師,仲連以之高,莊生以之曠達,儀、衍以之富貴,端木子以之列於四科,孟氏以之承三聖。故一言而或重於九鼎,單說而或強於十萬師,片紙書而或賢於十部從事,口舌之權顧不重與?“談言微中,足以解紛”;“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智澤於內,言溢於外。《詩》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謂也。
馮夢龍說:智慧不等於言語本身,言語上的聰明機巧不等於一個人有智慧,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會有好結果,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夠成功,因此智慧的人,又何需機巧的語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兩方不同的言論激辯,有理的一方當然會獲勝;兩種不同的道理互相質難,善於辯解的一方會占得先機。曆史上張良因此成為王者之師,魯仲連因此獲得了高名,莊子因此而有曠達的哲學,張儀、公孫衍因此而享有榮華富貴,子貢因此成為孔子的學生,孟子因此繼承了儒家思想。因此,有時一句話比朝廷的權威還重要,有時一個遊說可以敵過十萬軍隊,有時一紙建言比所有的州郡佐吏的辛苦工作還要有用,又怎麼能不重視言語呢?精微的言論,可以解開紛雜的困境。語言雖然有道理但是沒有文采,就不會流傳久遠。而言語是否有智慧也可以看出來,內心有充溢的智慧,自然會生出智慧的言語來。《詩經》說:“因為內在是這個樣子,因此表象看來是這樣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