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明智部 卷十四 明智部·範蠡

【原文】
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乃治千金裝,將遣其少子往視之。長男固請行,不聽。以公不遣長子而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強為言,公不得已,遣長子。為書遺故所善莊生,因語長子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長男行,如父言。莊生曰:“疾去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陽去,不過莊生而私留楚貴人所。莊生故貧,然以廉直重,楚王以下皆師事之。朱公進金,未有意受也,欲事成後複歸之以為信耳。而朱公長男不解其意,以為殊無短長。莊生以間入見楚王,言某範蠡星某宿不利楚,獨為德可除之。王素信生,即使使封三錢之府,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每赦,必封三錢之府。”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千金虛棄,乃複見莊生。生驚曰:“若不去耶?”長男曰:“固也,弟今且赦,故辭去。”生知其意,令自入室取金去。莊生羞為孺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王欲以修德禳星,乃道路喧傳陶之富人朱公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赦,非能恤楚國之眾也,特以朱公子故。”王大怒,令論殺朱公子,明日下赦令。於是朱公長男竟持弟喪歸,其母及邑人盡哀之,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弟,顧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策肥,豈知財所從來哉!吾遣少子,獨為其能棄財也,而長者不能,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怪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陶朱公範蠡住在陶,生了小兒子。小兒子長大以後,陶朱公的次子殺人,被囚禁在楚國,陶朱公說:“殺人者死,這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我聽說‘富家子不應在大庭廣眾之間被處決’。”於是準備千兩黃金,要派小兒子前往探視。長子一再請求前往,陶朱公不肯,長子認為父親不派長子而派小弟,分明是認為自己不肖,想自殺。母親大力說項,陶朱公不得已,派長男帶信去找老朋友莊生,並告訴長子說:“到了以後,就把這一千兩黃金送給莊生,隨他處置,千萬不要和他爭執。”長男前往,照父親的話做。莊生說:“你趕快離開,不要停留,即使令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他為什麼。”長男假裝離去,也不告訴莊生,而私下留在楚國一個貴人的家裏。莊生很窮,但以廉潔正直被人尊重,楚王以下的人都以老師的禮數來敬事他,陶朱公送的金子,他無意接受,想在事成後歸還以表誠信,而陶朱公的長男不了解莊生,以為他隻是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已。莊生利用機會入宮見楚王,說明某某星宿不利,若楚國能獨自修德,則可以解除。楚王向來信任莊生,立刻派人封閉三錢之府(貯藏黃金、白銀、赤銅三種貨幣的府庫)。楚國貴人很驚奇地告訴陶朱公的長男說:“楚王將要大赦了。因為每次大赦一定封閉三錢之府。”長男認為遇到大赦,弟弟本來就當出獄,則一千兩黃金是白花的,於是又去見莊生。莊生驚訝地說:“你沒有離開嗎?”長男說:“是啊。我弟弟很幸運在今天碰上楚王大赦,所以來告辭。”莊生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自己進去拿黃金回去。長男這麼做,使莊生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入宮見楚王說:“大王想修德除災,但外頭老百姓傳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殺人,囚禁在楚國,他的家人拿了很多錢來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這次大赦,並非真正憐恤楚國的民眾,隻是為了開釋朱公子而已。”楚王很生氣,立即下令殺朱公子,第二天才下大赦令。於是陶朱公的長男最後隻有運弟弟的屍體回家,他的母親及鄉人都很哀傷,陶朱公卻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他一定會害死自己的弟弟。他並不是不愛弟弟,隻是從小和我在一起,見慣了生活的艱苦,所以特別重視身外之財;至於小弟,生下來就見到我富貴,過慣富裕的生活,哪裏知道錢財是怎麼來的。我派小兒子去,隻因為他能丟得開財物,而長男做不到,最後害死弟弟,是很正常的,一點不值得奇怪,我本來就等著他帶著喪事回來。”

〔評〕朱公既有灼見,不宜移於婦言,所以改遣者,懼殺長子故也。“聽其所為,勿與爭事。”已明明道破,長子自不奉教耳。莊生縱橫之才不下朱公,生人殺人,在其鼓掌。然寧負好友,而必欲伸氣於孺子,何德字之不寬也?噫,其所以為縱橫之才也與!
評譯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