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術智部 卷十七 術智部·程嬰

【原文】
原文

屠岸賈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成公姊也,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娩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褲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索之,奈何?”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邊批:隻一問,便定了局。)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乃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邊批:妙計。)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我告趙氏孤處。”(邊批:更妙。)諸將軍皆喜,許之。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祟。”(邊批:安知非賂卜者使為此言。)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邊批:妙人。)乃以趙氏對,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厥具以實告。於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皆委罪於屠岸賈,於是武、嬰遍拜諸將,相與攻岸賈,滅其族。複與趙武田邑如故。及武既冠成人,嬰曰:“吾將下報公孫杵臼。”遂自殺。
春秋時期晉國人屠岸賈在下宮誅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整個趙氏家族都被他殺了。趙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已經懷有身孕,僥幸逃了出來,藏在成公的宮中。趙朔的門客當中,有個叫公孫杵臼的,對趙朔的好友程嬰說:“你怎麼沒有隨趙氏一族死呢?”程嬰說:“趙朔的妻子已經懷有身孕,如果是個男孩,我要撫育他成人,好讓他為趙氏一門報仇;如果是個女孩,我立即就死。”沒過多久,趙朔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屠岸賈聽到趙氏有了後代,立即派人到宮中搜捕,夫人將嬰兒藏在衣褲中,暗自祈禱:“如果趙氏注定從此滅絕,你就哭出聲來;如果趙氏一門不會滅絕,你就不要出聲。”非常奇怪,在屠岸賈的爪牙四處搜尋的時候,嬰兒竟然完全沒有啼哭,逃過了屠岸賈的搜捕。程嬰對公孫杵臼說:“老賊這次沒有搜到嬰兒,一定不會死心,日後必定再次來搜查,該怎麼辦呢?”公孫杵臼說:“撫養孤兒和一死相比較哪件事更困難呢?”(邊批:就這一問,便定下了結局。)程嬰說:“當然是撫養孤兒比較困難,死反倒容易些。”公孫杵臼說:“先主趙朔待你很好,你就負責難的事情,容易做的就由我來做吧,讓我先死吧。”於是兩人從別人那裏買了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包裹上繡有趙家標誌的衣物,然後讓公孫杵臼帶著躲藏在山中。(邊批:妙計。)一切安排妥後,程嬰來到將軍府告密說:“程嬰是個貪財怕死之人,撫育趙氏孤兒的大任不能勝任,隻要你能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你趙氏孤兒的藏身之處。”(邊批:計策更妙。)各位將軍聽到後都非常高興,立刻答應了程嬰的要求,隨即調動軍隊跟隨程嬰來到公孫杵臼與趙氏孤兒的藏匿處。公孫杵臼一見到程嬰,就破口大罵:“程嬰你這個小人,當初屠賊在下宮殺害趙氏一族的時候,你沒有追隨主公於地下已經是不忠,和我約好一起藏匿孤兒,現在又出賣了我,你縱使不願撫育孤兒,又怎能忍心出賣他呢?”公孫杵臼把嬰兒抱在懷中大聲哭喊著說:“天哪!天哪!孩子有什麼罪啊,請你們饒了他,要殺就殺我一人吧!”諸將軍不答應,於是把公孫杵臼和孤兒一起殺死了。將軍們認為已斬草除根,十分高興。然而真的趙氏孤兒卻仍然活著,名字叫趙武,和程嬰一起隱藏在山中十五年。一天,晉景公生病了,請人卜卦,卜辭中說:“大業之後的冤魂在作祟。”(邊批:安知不是賄賂卜者讓他說的這番話。)景公詢問韓厥卜辭,韓厥知道趙氏孤兒還活著,(邊批:妙人!)便對景公說可能是趙氏的冤魂作祟。”景公問韓厥:“趙家是否有後代存活?”韓厥就將程嬰、公孫杵臼撫養孤兒的事詳細地稟告了景公。於是景公便和韓厥商議冊立趙氏孤兒,召來趙氏孤兒將他藏在宮中。當年參與謀害趙家的眾將聽說景公生病了,都前來問候,景公依仗著韓厥的人馬脅迫諸將麵見趙氏孤兒,這個趙氏孤兒名叫趙武。諸將迫不得已,就將罪過全都推到了屠岸賈身上,於是趙武和程嬰聯合眾將圍攻屠岸賈,並滅了他一族。景公將趙氏原有的田地歸還給趙武。在趙武成年之後,程嬰說:“我終於可以去見老友公孫杵臼了。”於是程嬰自殺。

〔評〕趙氏知人,能得死士力,所以蹶而複起,卒有晉國。後世縉紳門下,不以利投,則以諛合,一旦有事,孰為嬰、杵?
評譯

魯武公與其二子括與戲朝周,宣王愛戲,立為魯世子。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時公子稱最少,其保母臧寡婦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稱。括死,而其子伯禦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將殺之。臧聞之,乃衣其子以稱之衣,臥於稱處,伯禦殺之。臧遂抱稱以出,遂與稱舅同匿之。十一年,魯大夫知稱在,於是請於周而殺伯禦,立稱,是為孝公。時呼臧為“孝義保”。事在嬰、杵前,嬰、杵蓋襲其智也。然嬰之首孤,杵之責嬰,假裝酷似,不唯仇人不疑,而舉國皆不知,其術更神矣,其心更苦矣!
趙氏知人善任,因此有能為自己效命的死士和他結交,因而趙氏一族最終能夠複興,最後竟然成為有國的諸侯。反觀後世的門客,不是因利就是為勢而投靠,一旦發生危險,哪裏能做到和程嬰或公孫杵臼那樣的行為呢?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