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兵智部 卷十一 兵智部·狄青

【原文】
原文

狄青在涇原,常以寡當眾。密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再聲則嚴陣而陽卻,聲止即大呼馳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敵,未接,遽聲鉦,士卒皆止,再聲再卻。虜大笑曰:“孰謂狄天使勇?”鉦聲止,忽前突之,虜兵大亂,相蹂多死。追奔數裏,前臨深澗,虜忽壅遏山隅,青遽鳴鉦而止。虜得引去,時將佐悔不追擊,青曰:“奔命之際,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謀,軍已大勝,殘寇不足貪也。”
北宋的名將狄青戍守涇原的時候,常常能夠以寡敵眾。他密令全軍的士卒在聽到第一聲鉦音時就要全軍肅立,兩聲鉦音就表示故意退卻而實際上是要嚴陣以待敵,鉦聲停止,則要立刻大喊向前奔馳突擊。全軍士卒都能嚴密地遵守狄青的教令。有一次和敵虜相遇,雙方還沒有交戰,士卒們突然聽到一聲鉦音,全軍就止步不前,兩聲鉦音響起之後,隻見士卒們開始向後退卻,敵虜都大笑著說:“誰說狄青勇武?”鉦音停止,宋兵突然衝向敵陣,敵人陣腳大亂,竟然相互踐踏,死傷慘重。宋兵乘勝追擊數裏,前麵到了一處深澗,敵人在山腳聚集,狄青立即鳴鉦而止,全軍就不再追擊,敵虜才得以逃脫。事後,副將們卻因為當時沒有繼續追擊敗逃的敵虜而後悔,狄青說:“亡命奔逃的敵人,突然停止而有心和我軍對抗,哪裏知道這其中是否有其他的詐謀呢?反正我軍已經大獲全勝了,這些殘兵敗寇也就不必再去貪功計較了。”

儂智高反邕州,詔以青為宣撫使擊之,或言:“賊標牌不可當。”青曰:“標牌,步兵也,遇騎兵必不能施,願得西邊蕃落民自從。”或又言:“南方非騎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艱苦,上下山如平地,當瘴未發時,疾馳破之,必勝之道也。”及行,日不過一驛,所至州,輒休士一日。(邊批:未戰養力。)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約束,軍人有奪逆旅菜一把者,立斬以徇,於是一軍肅然。時智高還守邕州,青懼昆侖關險厄為所據,乃按兵不動,下令賓州具五日糧,休士卒。值上元節,令大張燈燭,首夜宴將佐,次夜宴從軍官,三夜饗軍校。首夜樂飲徹曉,次夜大風雨,二鼓時,青忽稱病,暫起如內。久之,使人諭孫沔,令暫主席行酒,少服藥乃出。數使勸勞座客,至曉,客未敢退。忽有馳報者,雲:“夜時三鼓,元帥已奪昆侖關矣。”(邊批:自營中且不知,況敵人乎?)青既渡,喜曰:“賊不知守此,無能為也。”已近邕州,賊方覺,逆戰於歸仁鋪,青登高望之,賊據坡上,我軍薄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騎兵於後。蠻使驍勇者當前,盡執長槍。前鋒孫節戰不利,死。將士畏青,莫敢退。(邊批:畏主將,必不畏敵矣。)青登高山,執五色旗,麾騎兵為左右翼,出其後,斷蠻軍為三,旋而擊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複左,左者複右,賊不知所為。賊之標牌軍,為馬軍所衝突,皆不能駐,槍立如束,我軍又縱馬上鐵連枷擊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儂智高在邕州叛亂,仁宗命令狄青為宣撫使出兵討伐,有人說:“儂智高的標牌兵銳不可當。”狄青說:“標牌兵是步兵,步兵一旦遇到騎兵就沒有辦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戰鬥力,我將征調西邊的蕃民編為部伍。”又有人說:“南方的地形不適宜騎兵作戰。”狄青說:“蕃人善於射箭,能吃苦耐勞,上高山下險坡,如在平地行走,隻要趁著當地瘴氣沒有起來的時候,快馬馳衝突擊,必定能夠破敵。”等到大軍出發征討的時候,每天行軍的路程都不超過一個驛站,每到一個州,狄青就下令士卒休整一天。(邊批:在開戰前休養實力。)來到潭州之後,狄青重新整編了部隊,嚴明了軍紀。有一個士兵搶了百姓一把青菜,狄青當場下令將這個士兵處斬,於是全軍再也沒有人敢違抗軍令了。當時儂智高回邕州據守,狄青因為昆侖關位置險要,害怕被儂智高給占據了,於是先按兵不動,一麵命賓州準備全軍五天的軍糧,並讓士卒們就地休養。這時正逢上元節,狄青命人張燈結彩,第一天晚上,宴請副將,第二天晚上宴請各個營的軍官,第三天晚上宴請各個營的軍吏。第一天晚上,賓主歡飲一直到天快亮了,第二天晚上正好遇到大風雨,大約到二鼓時,狄青突然對大家說自己稍微有點不舒服,暫時離席進入內室。過了一陣子,狄青命人告訴孫沔,請他暫時代替主人招待賓客,自己則要等到服過藥休息一會兒就出來了。席中,多次派人勸客人飲酒,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客人們都不敢離席告辭。這時忽然有人騎著馬前來稟報說:“昨夜三更時分,元帥已經攻占了昆侖關。”(邊批:自己營中的人都不知道,何況是敵人呢?)狄青既然已經成功地奪取了昆侖關,非常高興地說:“昆侖關非常險要,賊人不知道據守,日後想必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了。”狄青率軍逼近邕州的時候,賊人才有所發覺,兩軍在歸仁鋪交戰,狄青站在高地觀看兩方交戰的情形。賊人在土坡上據守,宋軍節節進逼,狄青命步兵做前鋒,騎兵隱藏在後麵。賊人派出善戰的軍隊在陣前手拿著長槍抵禦,前鋒孫節失利,不幸捐軀,將士們都因為畏懼狄青的軍紀嚴明而不敢撤退。(邊批:畏懼主將,一定不畏懼敵人。)狄青站在高山上,手拿著五色旗,指揮騎兵分別從左、右、後三方抄敵人後路,將賊人的軍隊截成了三段,輪番攻擊,右軍攻左,左軍攻右,不久又交替攻擊,賊人根本沒有辦法弄清楚宋軍是從哪個方向進攻的,而敵人的標牌軍也被宋軍的騎兵給衝散了,根本沒有辦法發揮自己的戰鬥力。賊人的長槍排列如林,宋軍就在馬匹上加裝了鐵連枷衝擊,於是賊兵潰逃,儂智高最終將城燒毀逃跑。

〔評〕按是役,諫官韓絳言:“青武人,不足專任,請以侍從文臣為之副。”(邊批:顧其人何如,豈在文武!)時龐籍獨為相,(邊批:賴有此人。)對曰:“屬者王師屢敗,皆由大將輕,偏裨自用,不能製也。今青起於行伍,若以侍從之臣副之,號令複不得行。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專以智高事委之,必能辦賊。”(邊批:兵法,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於是詔嶺南用兵,皆受節製。(邊批:成功在此。)青臨行,上言:“古之俘馘奏凱,割耳鼻則有之,不聞以獲首者,秦、漢以來,獲一首,賜爵一級,因謂之‘首級’。故軍士爭首級,以致相殺。又其間多以首級為貨,售於無功不戰之人,(邊批:大弊。)願一切皆罷之。”
(評譯)這次戰役,諫官韓絳曾經上言:“狄青是個武人,不能單獨擔當重任,請任命文臣作為他的副手。”(邊批:看這個人適合不適合為將,文武又有什麼關係!)當時龐籍為宰相,(邊批:多虧有這個人)反駁說:“以往宋軍屢戰屢敗,都是大將權輕,副將們自作主張,根本沒有辦法指揮軍隊。而狄青軍旅出身,如果派文臣作為他的副帥,軍令又會沒有辦法加以貫徹了。從前狄青在鄜州、延州,曾做過我的部屬,為人沉穩勇敢有謀略,如果能將征討儂智高的大任交給他,他定會不辱使命,平定叛亂的。”(邊批:兵法上說,大將有能力而君主不幹預能取勝)於是仁宗下詔,由狄青一人指揮征伐嶺南之事。(邊批:成功就在此一舉)狄青出發之前,也曾上奏說:“古時將帥率兵作戰,為了激勵兵士,曾經有以割敵人的耳朵、鼻子用來計數戰功的,卻沒有砍敵人首級的事。秦漢以來,斬敵人頭顱一顆,就會賜給一級爵位,因此稱之為‘首級’。現在演變到軍士為了爭奪敵人的首級,打架鬥毆、自相殘殺的地步,甚至將敵軍的腦袋當成貨物,賣給那些沒有盡力作戰的人,(邊批:很大的憋病)我希望能廢除這種賞功的製度。”

又青行時,有因貴近求從行者。青謂之曰:“君欲從行甚善,然智高小寇,至遣青行,可以知事急矣。從青之士,擊賊有功,當有厚賞;不然,軍中法重,青不能私,君自思之,願行則即奏取君矣。”於是無複敢言求從行者,即此一節,知青能持法,必能成功。
另外,狄青出發之前,有人托權貴人士請求和他同行。狄青告訴他們說:“先生想要隨軍出征的確令人佩服,但是儂智高隻是個小毛賊,至於派我狄青前去征討也僅僅是由於事出緊急。再說凡是跟隨我出征的人,如果能盡力殺賊,必定會有重賞;否則,軍法嚴厲,我不能徇私。請先生三思,如果還是願意隨軍出征的話,那麼狄青立刻奏請皇上準先生同行。”於是再也沒有人敢隨便要求同行了,僅僅就這一件事,就可以知道狄青能嚴守法紀,日後必定可以成功。

又青既入邕州,斂積屍內有衣金龍之衣者,又得金龍楯於其旁,或言:“智高已死,當亟奏!”青曰:“安知非詐,寧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另外還有一件事,狄青攻破邕州之後,搜查敵人屍體的時候,發現有個身穿金龍衣的人,身旁還有一副刻有金龍圖案的盾牌,有人說:“儂智高已經死了,應當立即稟奏皇帝。”狄青阻止說:“怎麼能知道這不是賊人使詐呢,寧可失去殺死儂智高的功勞,怎麼能不加以查證而貿然欺騙朝廷呢?”

合觀二事,不唯不敢使人冒功,即己亦不敢冒不可知之功。
綜觀這兩件事情,就知道狄青不但不敢讓人冒功求賞,即使自己也不敢冒不能確定的功勞。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