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原文】
原文

文潞公知成都,嚐於大雪會客,夜久不罷。從卒有誶語,共拆井亭燒以禦寒。軍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實寒,可拆與之。”[邊批,落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飲宴如故。卒氣沮,無以為變。明日乃究問先拆者,杖而遣之。
北宋仁宗時,潞國公文彥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曾經在一個大雪天中宴請賓客,直至深夜還沒有散席。隨從的士兵有人大發牢騷,並且把井亭拆掉燒了避寒。一個軍校把這些向文彥博報告了,席上賓客聽後都嚇得直打顫。文彥博鎮定地說:“天氣確實很冷,就讓他們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說完神色自若的繼續飲酒。跟隨的士兵們泄了氣,再也沒有找借口鬧事。第二天,文彥博查問清是誰先動手拆井亭,將這個人杖責一頓押送走了。

[馮述評]
評譯

氣猶火也,挑之則發,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
怒氣就像是火,越挑撥燒得越旺,抽去燃燒的木柴,自然就會熄滅。處置得恰當可以消弭禍亂,可以平息戰爭。

蘇軾通判密郡,有盜發而未獲。安撫使遣三班使臣領悍卒數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誣民,強入其家爭鬥。至殺人,畏罪驚散。民訴於軾,軾投其書不視,曰:“必不至此。”悍卒聞之,頗用自安。軾徐使人招出戮之。
蘇軾任密州通判的時候,有盜竊發生卻沒有捕獲盜賊。安撫使派三班使臣率領強悍士卒數十人,入境來捉捕盜賊。那些士卒凶暴放肆,用禁製的物品誣陷一個百姓,強行進入百姓家中發生爭鬥,最後殺了人,犯事畏罪潛逃。百姓向蘇軾控訴,蘇軾丟下訴狀不去看它,說:“事情不可能到這種地步。”那些殺人的士卒聽到這話,便放下心來。之後,蘇軾才慢慢派人把他們捉來處死。遇事就需要這種鎮定的力量,然而如果見識不夠,力量也就不足。

遇事須有此鎮定力量,然識不到,則力不足。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