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兵智部 卷七 兵智部·李牧

【原文】
原文

李牧,趙北邊良將也。嚐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如此數歲,匈奴以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餘,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乃複請李牧。牧固稱疾,趙王強起之,牧曰:“必用臣,臣如前,乃可奉令。”王許之,李牧如故約。匈奴終歲無所得,然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單於奔走,其後十餘歲,不敢近邊。
李牧是趙國戍守北方邊境的大將。他曾經駐守雁門,防禦匈奴。他有權依現實的情況設置官吏,租稅都繳入幕府,作為犒賞士兵的費用。每天宰殺牛隻為士兵加菜,又加李牧強訓練士兵騎馬射箭的技巧,留心敵人動向,常派間諜刺探軍情,並與士兵約法:“匈奴即將入侵,要加緊保護牲畜,但不可與匈奴人正麵衝突,違者斬首。”因此每當匈奴人侵擾邊境,李牧的兵士就驅趕牲畜回營,不肯作戰。如此過了幾年,匈奴人都認為李牧膽子小,不敢與匈奴人交戰,甚至連趙國本身鎮守邊境的士兵也這麼看。趙王下令責備他,李牧仍一如往昔,趙王終於生氣,派其他的將領取代他。經過一年多,每次出戰都失利,損傷眾多,邊境多事,根本無法耕種、放牧,不得已趙王隻有再度任命李牧。李牧稱病推辭,趙王再三地請托,李牧說:“如果大王一定要用臣,必先請大王準許臣如昔日一樣的做法,臣才敢受命。”趙王答應他。李牧來到邊境,又如以往般和士兵約定不可與匈奴衝突,匈奴幾年間都一無所獲,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境的士兵每天都得到李牧的賞賜,卻沒有立功報答的機會,都希望能上戰場作戰。李牧見時機成熟,就挑選堅固的戰車一千三百輛,良馬一萬三千匹,能擒敵殺將的勇士五萬人,神箭手十萬人,要求他們加強訓練。一麵又任意放牧牲畜,要百姓四散於郊外,當前來侵擾的匈奴人少時,就裝退敗讓數千人被擒,單於聽到消息,以為良機可趁,遂率領大軍入侵,李牧排列許多奇陣,指揮左、右二軍夾攻,大破匈奴十多萬大軍,單於奔逃而去,往後十多年間,不敢再侵犯趙國邊境。

〔評〕厚其遇,故其報重;蓄其氣,故氣發猛。故名將用死士。兵之力,往往一試而不再,亦一試而不必再也!今之所謂兵者,除一二家丁外,率丐而甲,尪而立者耳。嗚呼!尪也,丐也,又多乎哉!
(評譯)對待部屬愈是仁厚有如自家人,部屬報答之心也愈是深切,能凝聚士兵奮勇作戰的士氣,才能一發而氣勢威猛。古代名將往往隻須一次的戰役就能定勝負了,不必一戰再戰。反觀今天所謂帶兵的將領,除了擁有一兩名親信部屬外,其餘的士兵都是帶人不帶心,有如外借之兵。唉,兵多又有什麼用呢?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