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原文】
原文

姚崇為靈武道大總管。張柬之等謀誅二張,崇適自屯所還,遂參密議,以功封梁縣侯。武後遷上陽宮,中宗率百官問起居。五公相慶,崇獨流涕。柬之等曰:“今豈流涕時耶?恐公禍由此始。”崇曰:“比與討逆,不足為功。然事天後久,違舊主而泣,人臣終節也。由此獲罪,甘心焉。”後五王被害,而崇獨免。
唐朝名臣姚崇任靈武道大總管的時候,張柬之等人謀劃誅殺武後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正趕上姚崇從屯駐之地回京,就參與了這個秘密計劃,後來因功封為梁縣侯。把武後遷往上陽宮時,中宗率領百官前去問安。張柬之等人相互稱慶,隻有姚崇悲傷流淚。張柬之等人說:“現在哪裏是流淚的時候呢?這樣會惹禍上身的。”姚崇說:“和你們一起討平叛逆,本不算什麼功勞。然而侍奉武後已久,一旦分別,因而傷心哭泣,這是人臣應有的節義。如果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願。”後來柬之等人都被殺害了,隻有姚崇幸免於難。

[馮述評]
評譯

武後遷,五公相慶,崇獨流涕。董卓誅,百姓歌舞,邕獨驚歎。事同而禍福相反者,武君而卓臣,崇公而邕私也。然驚歎者,平日感恩之真心;流涕者,一時免禍之權術。崇逆知三思猶在,後將噬臍,而無如五王之不聽何也。籲,崇真智矣哉!
武後遷入上陽宮,五公相慶賀,隻有姚崇流淚傷心。東漢時董卓被殺,百姓載歌載舞,隻有蔡邕歎息不止。事情相同而遭遇的禍福卻相反。因為武後是君,董卓是臣;姚崇為公,蔡邕為私的緣故。然而歎息是感恩的真心表現,流淚卻是一時免禍的權術。姚崇想到武三思(武後的侄子)還在朝廷之上,日後必會報複,便不像其他幾人那樣忘乎所以。唉,姚崇真聰明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