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雜智部 卷十 雜智部·猾吏奸官

【原文】
原文

包孝肅尹京日,有民犯法當杖脊。吏受賕,與約曰:“今見尹必付我責狀,汝第呼號自辯,我與汝分此罪。”既而包引囚問畢,果付吏責狀,囚如吏教,分辯不已,吏大聲嗬之曰:“但受杖出去,何用多言?”包謂其市權,捽吏於庭,杖之七十,特寬囚罪以抑吏勢,不知為所賣也。
宋朝包拯(字希仁,即包公)為開封府尹時,有一個人犯法,要受到木杖鞭打背脊的處分。有位吏卒接受罪民賄賂,和罪民約定說:“見了令尹後,令尹一定會將鞭打你的公務交付我執行,你隻管大聲哀號,為自己找尋借口,我會想辦法減輕你的罪。”不久,包拯命人帶上罪犯,審訊完畢後,果然要吏卒鞭打罪民,罪犯就照吏卒所說的,不停地喊冤辯解,吏卒大聲斥責說:“不要再多說了,還不趕快領杖刑受罰。”包拯認為吏卒賣弄職權,為了懲罰吏卒,就將罪民所要挨的棍子,挪了七十大板給吏卒,沒想到因此正中吏卒的詭計。

有縣令監視用印。暗數已多一顆,檢不得,嚴訊吏,亦不承。令乃好謂曰:“我明知汝盜印,今不汝罪矣,第為我言藏處。”此令素不食言者,於是吏叩頭謝罪曰:“實有之,即折置印匣內,俟後開印時方取出耳。”
有位縣令檢視縣府官印,發現竟然是偽造的,但找遍整個縣府,卻找不到真的印信。雖經嚴厲的偵訊,吏卒也堅不吐實。縣令隻好婉言勸解說:“我知道一定是你盜取了印信,現在隻要你告訴我真的印信藏在哪裏,我絕不將你治罪。”由於這縣令一向言出必行,這名吏卒才磕頭謝罪,說:“確實是小人拿的,就藏在印匣內,打開印匣就可看到了。”

又聞某按院疑一吏書途中受賄,親自簡查,無跡而止。蓋按院止搜其通身行李,而串鈴與馬鞭,大帽明置案前,賄即在內,不及察也。吏之奸弊,何所不至哉!
又聽說有位按院大人懷疑手下一名文書官曾收取別人賄賂,於是親自調查,結果毫無所獲,隻好罷手不再追究,原來這位按院大人,隻搜查文書官的身體行李,至於放在案桌上的串鈴、馬鞭及一頂大帽子,都沒有仔細檢查,而賄款就在帽中。貪官的奸詐,真是無所不至啊!

〔評〕“包鐵麵”尚爾,況他人乎!
(評譯)連包公都會被這吏卒玩弄,更別說是他人了。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