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術智部 卷三 術智部·孔融

【原文】
原文

荊州牧劉表不供職貢,多行僭偽,遂乃郊祀天地,擬斥乘輿。詔書班下其事,孔融上疏,以為“齊兵次楚,唯責包茅,今王師未即行誅,且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體。若形之四方,非所以塞邪萌。”
東漢獻帝的時候,荊州牧劉表不僅不按規定向朝廷繳納稅負,還冒用天子的排場執事,郊祭天地,越級乘坐天子用的馬車。獻帝下詔斥責,孔融上書勸諫說:“如今王師正如齊桓公兵伐楚國隻能責備不上貢的茅包一樣,並沒有能力去懲罰劉表,陛下不能提及劉表祭祀天地的事情,以維護朝廷尊嚴;如果輕易地張揚,讓天下人知道,不是阻止其邪念的方法。”

〔評〕凡僭叛不道之事,驟見則駭,習聞則安。力未及剪除而章其惡,以習民之耳目,且使民知大逆之逋誅,朝廷何震之有?召陵之役,管夷吾不聲楚僭,而僅責楚貢,取其易於結局,度勢不得不爾。孔明使人賀吳稱帝,非其欲也,勢也。儒家“雖敗猶榮”之說,誤人不淺。
(評譯)類似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百姓初次聽說,不免震驚害怕,但是聽多了,也就習慣了。如果朝廷能力尚不足以除惡,就輕率詔告天下,隻會讓百姓習慣叛逆不受懲罰,在百姓麵前顯露出朝廷的無能。春秋齊桓公在召陵伐楚,管仲就不以楚王僭尊號為由,而隻是責備楚王不納貢賦,為的就是日後易於收場,衡量當時局勢,真的是不得不如此啊。三國時孔明派使臣向孫權道賀稱帝,並非孔明真有道賀之意,而是形勢所迫,不得不通權達變的做法。儒家那種雖敗猶榮的論調,實在是害人不淺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