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作者:劉昫年代:後晉1898   

《舊唐書》列傳 列傳·卷一百五十

○安祿山子慶緒
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他原來沒有姓氏,名字叫軋犖山。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的一個巫師,以占卜為業。突厥人“鬥戰”一詞的發音是軋犖山,就用它作為安祿山的名字。他小時候失去了父親,跟著母親在突厥族裏生活,將軍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親為妻。玄宗開元初年(713),他跟將軍安道買的兒子一起逃離了突厥。安道買的第二個兒子安貞節任嵐州別駕,把他們兩個人抓回來了。他年紀到了十多歲,認為和他的哥哥以及後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感到慚愧。約定同安思順等人結為兄弟,就定為姓安。長大成人後,懂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當了個為買賣人協議物價的牙郎。開元二十年(732),張守王圭任幽州節度,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王圭拷問他,準備亂棍打死,他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王圭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語言豪壯,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隻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為偏將。張守王圭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出名,張守王圭就把他收為義子。

高尚孫孝哲史思明子朝義
開元二十八年(740),安祿山任平盧兵馬使。他秉性機靈聰慧,人們大多稱讚他。朝廷授予他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官銜。他用厚禮賄賂往來官員,要求在朝廷為他多說好話,玄宗更加信任喜愛他。玄宗天寶元年(742),在平盧設置節度,任命安祿山為代理禦史中丞、平盧節度使。此後便可到朝廷上奏議事,玄宗更加寵信他。天寶三年(744),他接替裴寬任範陽節度,河北采訪、平盧軍等使一一照舊。采訪使張利貞經常接受他的賄賂;幾年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說他公正無私;裴寬又因安祿山接替而離職,至於李林甫又一味迎合玄宗,都一齊說安祿山的好話。這幾位都是玄宗信賴的朝臣,玄宗對安祿山的好感更加堅定不移了。後來安祿山請求當了楊貴妃的養子,進宮朝見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玄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楊钅舌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

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師,以卜為業。突厥呼鬥戰為軋犖山,遂以名之。少孤,隨母在突厥中,將軍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開元初,與將軍安道買男俱逃出突厥中。道買次男貞節為嵐州別駕,收獲之。年十餘歲,以與其兄及延偃相攜而出,感愧之,約與思順等並為兄弟,冒姓為安。及長,解六蕃語,為互市牙郎。
天寶六年(747),安祿山提升為大夫。他經常委派劉駱穀進宮稟奏政務。安祿山和王钅共都是大夫。李林甫擔任宰相,朝臣中沒有誰敢違背宮廷禮儀,安祿山仗著深得玄宗寵愛,進宮朝見玄宗不大彎腰。李林甫命令王钅共好好禮拜,王钅共快步上前彎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祿山這才嚇得直喘粗氣,腰漸漸地彎下去了。每當同李林甫交談,李林甫總摸準了安祿山的心思並先說了出來,安祿山認為他像神仙一樣無所不知,每次見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氣也惶恐得汗流浹背。李林甫用溫和的語言接待他,帶領他到中書廳就座,用自己的披袍蓋在他的身上,安祿山欣然接受,沒有顧忌,喊李林甫十郎。劉駱穀從宮廷回來向他彙報情況,他先問:“十郎說了些什麼?”有好話就喜得蹦跳,如果隻是說“大夫必須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撐著床說:“哎呀,我死定了!”李龜年曾經模仿表演了這般情景,玄宗拿這事逗笑取樂。

二十年,張守珪為幽州節度,祿山盜羊事覺,守珪剝坐,欲棒殺之,大呼曰:“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守珪見其肥白,壯其言而釋之。令與鄉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獲,拔為偏將。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風素高,畏懼不敢飽食。以驍勇聞,遂養為子。
安祿山晚年更加肥胖,肚子掉到了膝頭下邊,體重三百三十斤,每當走路隻有用兩個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動腳。而在玄宗麵前跳胡旋舞,動作卻快得像旋風一樣。他建造的住宅,宏偉華麗到了極點,用金銀做籠子筐子筲箕等物。玄宗來到勤政樓,座位左邊豎立一塊用金雞羽毛做裝飾的大屏風,屏風左邊放張木榻讓安祿山坐,卷起或幹脆拿掉屏風上的簾子。天寶十年(751),安祿山進宮朝拜玄宗,又請求擔任河東節度,玄宗就授給了他。他有十一個兒子:大兒子安慶宗,任太仆卿;小兒子安慶緒,任鴻臚卿。安慶宗又娶皇太子的女兒為妻。

二十八年,為平盧兵馬使。性巧黠,人多譽之。授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厚賂往來者,乞為好言,玄宗益信響之。天寶元年,以平盧為節度,以祿山攝中丞為使。入朝奏事,玄宗益寵之。
安祿山暗地準備叛亂,在範陽州城北邊築起了雄武城,表麵上看來是防禦侵略,實際上是儲藏兵器、糧食做堅守範陽的部署,戰馬有一萬五千匹,牛羊也相當於這個數目。他一身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進朝奏請沒有不答應的。他把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羅致身邊,讓高尚主持書記工作,劉駱穀留在長安當情報人員,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向潤客、崔乾..、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王旬、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都是從軍隊裏選拔出來的。每個月向他進獻驢子駱駝戰馬獵鷹獵犬的絡繹不絕,人們弄得無以為生。安祿山過於肥胖不能打仗,前後十多次誘騙契丹人,設宴款待時在酒裏放入麻醉草藥莨菪子,預先挖好土坑,等到契丹人昏迷了,砍下頭來就埋掉,都在不知不覺中送命,每次幾十人。天寶十一年(752)八月,安祿山一共統率河東等鎮兵馬五六萬,號稱十五萬人,討伐契丹。隊伍離開平盧一千多裏,開到了土護真河,就是北黃河。又加快速度日行三百裏,猛然間開到了契丹統帥的軍帳跟前。一連下了很長時間的雨,弓箭都被浸濕,部隊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契丹人又夾攻他們,安祿山的部隊傷亡殆盡。安祿山本人被射中一箭,射斷了他頭上的玉簪,他帶著手下奚族雜役二十多人跑上山頭,掉進了坑洞。他的兒子安慶緒等人攙扶著他。恰巧到了夜晚,他們就分散逃跑,奔向平盧城。

三載,代裴寬為範陽節度,河北采訪、平盧軍等使如故。采訪使張利貞常受其賂;數載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言其公直無私;裴寬受代,及李林甫順旨,並言其美。數公皆信臣,玄宗意益堅不搖矣。後請為貴妃養兒,入對皆先拜太真。玄宗怪而問之,對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大悅,遂命楊銛已下並約為兄弟姊妹。
楊國忠多次對玄宗說安祿山一定會叛亂。天寶十二年(753),玄宗派中官輔趚琳去偵察,他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回來後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楊國忠又對玄宗說:“召他進京,他一定不會來。”下令召見,他卻來了。天寶十三年(754)正月,他到華清宮拜見玄宗,乘機哭著說:“我是奚族人,不識漢字,皇上越級提拔我,以致楊國忠想要殺我。”玄宗對他更加親密寬厚,於是任命他為左仆射的高官,才讓他離去。當月,安祿山又呈奏章請求任命自己為閑廄使、隴右群牧等都使,任命吉溫為武部侍郎、兼中丞,當他的副手,又請求主持總監事務。他當了閑廄使、群牧等使之後,上等好馬都暗地挑選出來,奪得了樓煩的監牧之後接著奪取張文儼的馬牧。這年三月一日,他離開長安回範陽,急忙出了潼關,每天趕路三四百裏,到了範陽。這時隻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玄宗一定會大發雷霆,把他捆綁起來送交安祿山。天寶十四年(755),玄宗又召他進京,他推說生病沒有來。給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賜婚,命令他出席觀禮,又推辭了。

六載,加大夫。常令劉駱穀奏事。與王鉷俱為大夫。李林甫為相,朝臣莫敢抗禮,祿山承恩深。入謁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趨拜謹甚,祿山悚息,腰漸曲。每與語,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祿山以為神明,每見林甫,雖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溫言,中書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祿山欣荷,無所隱,呼為十郎。駱穀奏事,先問:“十郎何言?”有好言則喜躍,若但言“大夫須好檢校”,則反手據床曰:“阿與,我死也!”李龜年嚐敩其說,玄宗以為笑樂。
這年十一月,安祿山從範陽起兵造反,詐稱奉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忤逆朝臣楊國忠。他率領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天前進六十裏。決定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骨幹。天下太平的日子太長了,人們不懂戰爭,聽到安祿山叛亂爆發,朝廷一片動蕩懼怕。宮廷警衛部隊都是由集市商販組成的,隻得打開皇家倉庫拿出綾羅綢緞召募兵卒。於是先後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為大將抵抗。安祿山號令嚴厲整肅,有一班以死相拚的將士,沒有誰不是以一當百,朝廷軍隊碰上必然會吃敗仗。十二月,叛軍渡過黃河開到陳留郡,河南節度張介然州城失守殉難,首級傳到了河北。在安祿山的小兒子安慶緒陳留郭門看到哥哥安慶宗被殺的布告,哭著告訴安祿山,安祿山在戰車上震驚大哭說:“我兒有什麼罪過要殺死他!”他狂亂憤怒,見投降的官軍擠滿大路兩邊,就命令他們自相砍殺,殺死了六七千人,才進陳留城。陳留太守郭納開始還抵抗了一陣,到這時出城投降。叛軍開到滎陽,滎陽太守崔無訁皮奮力抵抗,州城失守殉難。叛軍駐紮在泥水..子穀,官軍將軍荔非守瑜蹲在地上射箭,射死叛軍幾百人,箭還射到了安祿山的戰車上,安祿山不敢通過,就繞道泥水..子穀的南邊過去了。荔非守瑜的箭射光了,投河自盡。東京洛陽留守李忄登、中丞盧奕、采訪使判官蔣清燒斷了河陽橋。安祿山怒氣衝衝,率領部隊浩浩蕩蕩挺進。官軍將領封常清布置從苑西斷牆缺口上砍伐樹木堵塞道路後就逃走了。安祿山進了洛陽,殺了李忄登、盧奕、蔣清,召見河南尹達奚王旬,讓他任職理事。當初,封常清要殺達奚王旬,擔心他做安祿山的內應,李忄登、盧奕規勸製止了。封常清失敗後,隻跟幾個人逃到陝郡,高仙芝率兵守衛陝城,都丟盔棄甲向西逃到潼關,害怕安祿山追趕上來,互相踐踏而死的士卒充塞道路。陝郡太守竇庭芝投奔河東。安祿山派崔乾..駐守陝郡。臨汝太守韋斌向安祿山投降。

晚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為置第宇,窮極壯麗,以金銀為篣筐笊籬等。上禦勤政樓,於禦坐東為設一大金雞障,前置一榻坐之,卷去其簾。十載入朝,又求為河東節度,因拜之。
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叫燕國,年號叫聖武,達奚王旬以下數人暫任丞相各職。五月,南陽節度魯炅率領荊州、襄州、黔中、嶺南兵卒十萬多人,在葉縣城北邊的氵蚩河跟叛軍將領武令王旬作戰,官軍全軍覆沒。六月,李光弼、郭子儀從土門路出征,在常山郡東部的嘉山大敗叛軍,叛軍控製的河北各州郡中有十多個歸降朝廷,安祿山處境困迫、心緒惶急,打算退兵回範陽。碰上哥舒翰從潼關率領騎兵步兵八萬人,在靈寶以西跟叛軍將領崔乾..作戰,被叛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轉身向潼關逃跑,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給了叛軍。潼關守不住,玄宗逃往西蜀避難,太子李亨把平叛部隊召集到靈武設防。安祿山就派遣張通儒任西京長安留守,田乾真任京兆尹,安守忠在唐廷禁苑裏駐兵守衛。十一月,派遣阿史那承慶打下潁川,滿城燒殺。

男十一人:長子慶宗,太仆卿,少子慶緒,鴻臚卿。慶宗又尚郡主。
安祿山由於身體肥胖,長年長瘡癤,到起兵叛亂之後視力漸漸模糊,這時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長滿塊狀毒瘡。肅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初一,安祿山接受臣子們朝拜,瘡痛發作就中途結束了。他由於病痛更加暴躁煩亂,動輒使用刑罰,連身為謀主的大臣嚴莊也遭鞭棍抽打,嚴莊於是日夜伺機幹掉安祿山。他讓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站在門外,自己握著刀帶著閹人李豬兒一起走進安祿山的營帳,李豬兒揮起大刀砍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雙目失明,床頭經常掛著一把刀,等他發覺刺客時已經難得起身,床頭上的刀又拿不到手,隻是搖著帳幔大喊道:“這人是我的家賊呀!”喊罷就斷氣了。於是在床下挖了一個好幾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著安祿山的屍體埋了。全無哭喪之類的安葬禮儀。嚴莊立即向外宣告,說是安祿山傳位給晉王安慶緒,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安慶緒淫樂宴飲沒有節製,把嚴莊喊為兄長,事無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見。

祿山陰有逆謀,於範陽北築雄武城,外示禦寇,內貯兵器,積穀為保守之計,戰馬萬五千匹,牛羊稱是。兼三道節度,進奏無不允。引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在幕下,高尚掌書記,劉駱穀留居西京為耳目,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皆拔於行間。每月進奉生口駝馬鷹犬不絕,人無聊矣。既肥大不任戰,前後十餘度欺誘契丹,宴設酒中著莨菪子,預掘一坑,待其昏醉,斬首埋之,皆不覺死,每度數十人。十一載八月,祿山並率河東等軍五六萬,號十五萬,以討契丹。去平盧千餘裏,至土護真河,即北黃河也。又倍程三百裏,奄至契丹牙帳。屬久雨,弓箭皆漲濕,將士困極,奚又夾攻之,殺傷略盡。祿山被射,折其玉簪,以麾下奚小兒二十餘人走上山,墜坑中,其男慶緒等扶持之。會夜,解走,投平盧城。
當初,李豬兒離開契丹部落,十幾歲開始伺候安祿山,很聰明。安祿山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全部割掉,鮮血流了好幾升,昏死過去,安祿山用火灰敷住他的傷口,過了整整一天才蘇醒過來。李豬兒由於成了閹人,安祿山很寵愛他,最受信任和重用。安祿山肚子大,每次穿衣係帶,需要三四個人幫忙,兩個人抬起肚子,李豬兒用頭頂住,才拿來裙褲腰帶穿係上。玄宗寵信安祿山,賜他到華清宮溫泉洗澡,都允許李豬兒等人進去幫忙脫穿衣服。然而最終殺死他的,正是這個李豬兒。

楊國忠屢奏祿山必反。十二載,玄宗使中官輔璆琳覘之,得其賄賂,盛言其忠。國忠又雲“召必不至”,洎召之而至。十三載正月,謁於華清宮,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玄宗益親厚之,遂以為左仆射,卻回。其月,又請為閑廄、隴右群牧等都使,奏吉溫為武部侍郎、兼中丞,為其副,又請知總監事。既為閑廄、群牧等使,上筋腳馬,皆陰選擇之,奪得樓煩監牧及奪張文儼馬牧。三月一日,歸範陽,疾行出關,日行三四百裏,至範陽,人言反者,玄宗必大怒,縛送與之。十四載,玄宗又召之,托疾不至。賜其子婚,令就觀禮,又辭。
安慶緒是安祿山的第二個兒子。母親康氏是安祿山的元配妻子。安慶緒善於騎馬射箭,得到安祿山的偏愛。還不滿二十歲,就獲得鴻臚卿官銜,兼任廣陽太守。他原名叫仁執,玄宗賜名叫慶緒,安排在安祿山手下當都知兵馬使。肅宗至德二年(757),他夥同嚴莊等人謀殺安祿山後,嚴莊、高尚把他立為安偽朝廷的君主。安慶緒一向懦弱,說話顛三倒四,嚴莊擔心人們不服,不讓他跟外人見麵。嚴莊任安偽朝廷的禦史大夫,封馮翊郡王,獨攬軍政大權。他大力提升那些將領的官職,以此籠絡人心。

十一月,反於範陽,矯稱奉恩命以兵討逆賊楊國忠。以諸蕃馬步十五萬,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裏。以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腹心。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戰,聞其兵起,朝廷震驚。禁衛皆市井商販之人,乃開左藏庫出錦帛召募。因以高仙芝、封常清等相次為大將以擊之。祿山令嚴肅,得士死力,無不一當百,遇之必敗。
這年二月,肅宗南巡鳳翔郡,才知道安祿山已死,派遣仆固懷恩出使回紇,跟回紇締結婚姻並要求他們出兵討伐叛軍。同月,郭子儀攻克河東郡,叛軍將領崔乾..悄悄向南逃跑了。八月,回紇三千騎兵到了。九月,廣平王率領各少數民族、漢族人馬收複西京長安,放跑了安守忠,叛軍屍體堆積如山。十月,叛軍將領尹子奇攻陷睢陽郡,殺死張巡、姚門言等人。官軍乘勝到陝郡,敵人害怕,命令嚴莊把驍勇善戰的精銳兵力全部派來抵禦。廣平王派遣副元帥郭子儀等在陝州西邊的曲沃跟叛軍作戰,在新店擊潰了叛軍,追殺了二十裏,殺敵十多萬,屍體擺了三十裏。嚴莊跑到東京洛陽,告訴安慶緒,安慶緒率領他的殘存人馬跑到河北,保全鄴郡。嚴莊到河內,向南歸順了朝廷。叛軍將領阿史那承慶等軍中三萬多人,都跑到了恒州、趙州、範陽。跟隨安慶緒當扈從的,隻有一千三百名疲憊不堪的士卒而已。

十二月,度河至陳留郡,河南節度張介然城陷死之,傳首河北。陳留郭門祿山男慶緒見誅慶宗榜,泣告祿山,祿山在輿中驚哭曰:“吾子何罪而殺之!”狂而怒,官軍之降者夾道,命交相斫焉,死者六七千人,遂入陳留郡。太守郭納初拒戰,至是出降。至滎陽,太守崔無詖拒戰,城陷死之。次於泥水罌子穀,將軍荔非守瑜蹲而射之,殺數百人,矢及祿山輿。祿山不敢過,乃取穀南而過。守瑜箭盡,投河而死。東京留守李忄妻、中丞盧奕、采訪使判官蔣清燒絕河陽橋。祿山怒,率軍大至。封常清自苑西隤牆,使伐樹塞路而奔。祿山入東京,殺李忄妻、盧奕、蔣清,召河南尹達奚珣,使之蒞事。初,常清欲殺珣,恐應賊,忄妻、奕諫止之。常清既敗,唯與數騎走至陝郡,高仙芝率兵守陝城,皆棄甲西走潼關,懼賊追躡,相蹂藉而死者塞路。陝郡太守竇庭芝走投河東。賊使崔乾祐守陝郡。臨汝太守韋斌降於賊。
安偽朝廷的中書令張通儒主持朝政,改相州為成安府,設置機構任命官員。十天之內,各地叛將帶來的人馬六萬多人,士氣又振作起來。安偽朝廷的青州、齊州節度能元皓一人率領兵馬歸順李唐朝廷。第二年,李唐朝廷改年號為肅宗乾元元年(758),安偽朝廷的德州刺史王日柬、貝州刺史宇文寬等都歸順了李唐朝廷,河北各鎮部隊都已守城多月,安偽朝廷命令蔡希德、安太清猛攻,又被叛軍攻陷,把守城將士抓去,剁成血塊吃掉。安偽朝廷發覺下麵的很多官兵秘密商議歸順李唐朝廷,就把各級將領和士卒全部進行調換,縱容他們自相屠殺,歸順的念頭才瓦解了。安慶緒不理政事,隻是修建亭榭樓船,通宵宴飲。高尚等大臣之間各不同心。蔡希德部隊最精銳,他秉性又剛直,張通儒進讒言誣陷就絞死了他,三軍將士因蔡希德不被重用橫遭冤屈而憤恨沉痛。任命崔乾..為天下兵馬使,代理統帥安偽朝廷內外的部隊。崔乾..秉性執拗乖僻,士卒們不服從他。

十五年正月,賊竊號燕國,立年聖武,達奚珣已下署為丞相,五月,南陽節度魯炅率荊、襄、黔中、嶺南子弟十萬餘,與賊將武令珣戰於葉縣城北枌河,王師盡沒。六月,李光弼、郭子儀出土門路,大破賊眾於常山郡東嘉山,河北諸郡歸降者十餘。祿山窘急,圖欲卻投範陽。會哥舒翰自潼關領馬步八萬,與賊將崔乾祐戰於靈寶西,為賊覆敗,翰西奔潼關,為其帳下執送於賊。關門不守,玄宗幸蜀,太子收兵靈武。賊乃遣張通儒為西京留守,田乾真為京兆尹,安守忠屯兵苑中。十一月,遣阿史那承慶攻陷潁川,屠之。
這年九月,肅宗派遣郭子儀等九位節度率領步兵騎兵二十萬進攻安慶緒盤踞的相州,任命魚朝恩為軍容使。開始,郭子儀的戰術是,派三千名弓箭手埋伏在壁壘背後。第二天交戰,他指揮自己的部隊佯裝潰逃,叛軍追趕他們,弓箭手一齊射擊,叛軍全軍潰敗。安慶緒派薛嵩向史思明搬救兵,說要把燕國帝位禪讓給他。史思明先派李歸仁率領步兵一萬人、騎兵三千人,盡早到滏陽接應。等李歸仁到了滏陽,郭子儀的包圍圈已很堅固,築了三道城牆,挖了三道戰壕,..望台的雄偉氣勢,自古以來不曾有過。又放水去灌城腳,相州城內地下水猛漲,口口井都大水橫流。安慶緒讓安太清接替崔乾..任都知兵馬使。史思明到相州南邊攻打魏州,魏州節度使崔光遠向南逃跑,史思明占領魏州城幾天之後,就是肅宗乾元二年(759)正月初一。史思明自稱燕王,立年號。安慶緒從乾元元年十月被圍到乾元二年二月,相州城裏的人相殺而食,一鬥米的價錢七萬多,一隻老鼠值好幾千錢,人們把塌牆下的麥穀殼和馬糞洗一洗就像喂馬一樣地吃掉。史思明帶領人馬援救相州。這年三月六日,郭子儀等圍城部隊吃了敗仗,撇下相州向南撤退。他們毀掉河陽橋以便據守穀水。史思明帶領部隊到鄴縣南邊築起營壘駐下。安慶緒派人收繳了郭子儀等人軍營中丟下的糧食超過六七萬石,又跟孫孝哲、崔乾..商議緊關相州城門固守,提出回頭抵禦史思明,將領們說:“眼下這種情況哪裏能夠對燕王史思明背信棄義呀!”張通儒、高尚、平冽對安慶緒說:“史王遠道而來,我們都應該去迎接,道歉。”安慶緒答複說:“隨你們各位去看看他。”史思明見張通儒等人來了,一塊兒抱頭痛哭,送給他們豐厚的禮物,又催他們回相州城去。整整過了三天時間,安慶緒還是不到史思明那裏去。史思明秘密召見安太清,要他引誘安慶緒。安慶緒不得已,隻好帶著三百騎兵去見史思明。史思明把他領進軍營,命令全體將士穿甲戴盔握著武器等待他。直到他的幾個弟弟被帶到庭前,安慶緒這才拜了兩拜跪下叩頭稱臣說:“我不能擔當重任,丟失了長安洛陽,長時間陷入重重包圍,沒想到燕王您看在我父親的麵上,率領部隊遠道而來援救。”史思明說:“丟失長安洛陽,打仗失利,那又算得了什麼。你作為兒子,殺死自己的父親奪取王位,難道不是大逆不孝嗎?我替你父親來懲罰你這個奸賊。”說罷就把安慶緒拉出去,連同他的四個弟弟以及高尚、孫孝哲、崔乾..,都處以絞刑。

祿山以體肥,長帶瘡。及造逆後而眼漸昏,至是不見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瘡甚而中罷。以疾加躁急,動用斧鉞。嚴莊亦被捶撻,莊乃日夜謀之。立慶緒於戶外,莊持刀領豎李豬兒同入祿山帳內,豬兒以大刀斫其腹。祿山眼無所見,床頭常有一刀,及覺難作,捫床頭不得,但撼幄帳大呼曰:“是我家賊!”腹腸已數鬥流在床上,言訖氣絕。因掘床下深數尺為坑,以氈罽包其屍埋之。又無哭泣之儀。莊即宣言於外,言祿山傳位於晉王慶緒,尊祿山為太上皇。慶緒縱樂飲酒無度,呼莊為兄,事之大小必谘之。
安祿山父子另立朝廷犯上作亂,三年時間就被消滅了。

初,豬兒出契丹部落,十數歲事祿山,甚黠慧。祿山持刃盡去其勢,血流數升,欲死,祿山以灰火傅之,盡日而蘇,因為閹人。祿山頗寵之,最見信用。祿山肚大,每著衣帶,三四人助之,兩人抬起肚,豬兒以頭戴之,始取裙褲帶及係腰帶。玄宗寵祿山,賜華清宮湯浴,皆許豬兒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終見刳者,豬兒也。
高尚,是幽州雍奴縣人,原名不危。母親年老,乞討度日,高尚四出遊說不回家奉養。他暫住河朔縣邊境時,跟令狐潮相鄰,和令狐潮的使女私通,生了一個女兒,就收留了她。高尚很愛讀書,文章詞采豐富。他曾經歎息著對汝南郡的周銑說:“我高不危寧可造反而死,終究不會吃著草根活下去!”有個姓高的縣尉,因為高尚跟他同宗而結拜,領到家裏當食客,於是就用高尚的名字作為高縣尉的兄弟入了戶籍。李齊物任懷州刺史,舉薦高尚任職而高尚沒有同意,送高尚到京城去,並且資助他三萬錢。李齊物寄信給中官將軍吳懷實把高尚托付給他。吳懷實帶著他去拜見高力士,把他安排在賓館裏住下,叫他跟男丞相錫學習,無論大小事情,全都委托給了他。沒過多久,吳懷實又請自己的嶽父呂令皓特地呈表向朝廷推薦高尚。

慶緒,祿山第二子也。母康氏,祿山糟糠之妻。慶緒善騎射,祿山偏愛之。未二十,拜鴻臚卿,兼廣陽太守。初名仁執,玄宗賜名慶緒,為祿山都知兵馬使。嚴莊、高尚立為偽主。慶緒素懦弱,言詞無序,莊恐眾不伏,不令見人。莊為偽禦史大夫、馮翊郡王,以專其政。厚其軍將官秩,以固其心。
玄宗天寶元年(742),授予高尚左領軍倉曹參軍同正員職務。天寶六年(747),安祿山奏請朝廷任命高尚為平盧掌書記,經常出進安祿山的內室。安祿山肥胖愛睡,高尚有時通宵握著筆坐在他的身邊,因此安祿山對他逐漸親密寬厚。於是運用給安祿山講解符命占驗的方法,鼓動他造反。天寶十一年(752),安祿山奏請朝廷任命他為屯田員外郎。到了跟隨安祿山叛亂攻陷東京洛陽時,安祿山授予他中書侍郎頭銜。安偽朝廷的赦書、法製、詔命多半由他起草。開始,高尚同嚴莊、孫孝哲謀劃,告訴安祿山造反一定成功。後來顏杲卿在土門殺了李欽湊,社會上流傳說榮王李琬、哥舒翰二十萬人攻占河北,十七個郡都歸順了朝廷。顏真卿在堂邑打敗了袁知泰三萬人馬,賀蘭進明兩次打下信都,李光弼、郭子儀相繼收複了常山、趙郡,河北的交通音訊中斷了兩次。河南各郡都有官軍防禦,潼關有哥舒翰的部隊把守。安祿山恐慌極了,對高尚等人發怒說:“你們原先對我說起兵萬無一失,完全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如今四方形勢到了這種地步,隻有鄭、汴幾州還在我們手裏,向西到潼關,一步也走不通,河北各郡都已丟失,萬無一失在哪裏?你們再別來見我。”高尚等人從此好幾天沒能去見安祿山,憂愁煩悶不知怎麼辦才好。

二月,肅宗南幸鳳翔郡,始知祿山死,使仆固懷恩使於回紇,結婚請兵討逆。其月,郭子儀拔河東郡,崔乾祐南遁。八月,回紇三千騎至。九月,廣平王領蕃漢之眾收西京,走安守忠,賊之死者積如山阜。
恰好田乾真從潼關來了,開導安祿山說:“自古以來成為帝王的,都有暫時的失利和挫折,最後才成就大業,哪有一次行動就達到目標的呀!眼下四方官軍兵馬雖然很多,但都不是精銳部隊,哪能同我們相比。即使大事不能成功,集中幾萬人馬,四海為家,當個強盜,也可以過他十年五載了,哪有人能阻止我呢!高尚、嚴莊等都是輔佐您開創帝業有特殊功勳的人,怎能斷絕往來不見他們,讓他們憂愁恐懼。僅僅這幾個人,難道不能造成禍患嗎?外麵的將士聽到這事,必然人心浮動。”安祿山聽罷欣喜地說:“阿浩,不是你誰能讓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現在沒有憂慮了。如何處理這事?”田乾真說:“不如叫來撫慰犒勞他們。”於是召集高尚等人飲酒作樂,安祿山親自唱歌來勸酒,像當初一樣對待他們。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名。安慶緒駐守相州的時候,授予他侍中頭銜。

十月,賊將尹子奇攻陷睢陽郡,殺張巡、姚摐等。王師乘勝至陝郡,賊懼,令嚴莊傾其驍勇而來拒。廣平王遣副元帥郭子儀等與賊戰於陝西曲沃,大破之於新店,逐北二十裏,斬首十餘萬,伏屍三十裏。嚴莊奔至東京,告慶緒,慶緒率其餘眾奔河北,保鄴郡。嚴莊至河內,南來歸順。賊將阿史那承慶等麾下三萬餘人,悉奔恆、趙、範陽。從慶緒者,唯疲卒一千三百而已。偽中書令張通儒秉政,改相州為成安府,署置百官。旬日之內,賊將各以眾至者六萬餘,凶威複振。偽青、齊節度能元皓獨率眾歸順,明年,改乾元元年,偽德州刺史王暕、貝州刺史宇文寬等皆歸順,河北諸軍各以城守累月,賊使蔡希德、安太清急擊,複陷於賊,虜之以歸,臠食其肉。其下潛謀歸順者眾矣,賊皆易置之,以縱屠戮,人心始離。又不親政事,繕治亭沼樓船,為長夜之飲。高尚等各不相葉。蔡希德兵最銳,性剛直,張通儒譖而縊殺之,三軍冤痛不為用。以崔乾祐為天下兵馬使,權領中外兵。乾祐性愎戾,士卒不附。
孫孝哲,是契丹人。母親與安祿山私通,因此安祿山對他親密隨便。安祿山忤逆造反後,任命他為殿中監、閑廄使,封為王。孫孝哲很有權勢,僅次嚴莊。他衣輕裘、騎肥馬,豪華奢侈,很會擺豪門貴族的排場,每餐飯都有珍貴的菜肴。他秉性殘忍,殺人從不猶豫,了解他的人都怕他。安祿山派孫孝哲和張通儒一起守衛西京長安,李唐朝廷的族人親友都遭受他殘害。孫孝哲與嚴莊爭權奪利不和睦,安祿山死後,嚴莊剝奪了孫孝哲的殿中監、閑廄使官職,用鄧季陽替代了他。安慶緒離開洛陽奔往鄴郡後,嚴莊怕遭孫孝哲暗算,因而歸順了朝廷。

九月,肅宗遣郭子儀等九節度率步騎二十萬攻之,以魚朝恩為軍容使。初,子儀之列陳也,使善射者三千人伏於壘垣內。明日接戰,子儀麾其屬偽奔,慶緒逐之,伏者齊發,賊黨大潰。使薛嵩求救於史思明,言禪讓之禮。思明先遣李歸仁以步卒一萬、馬軍三千,先往滏陽以應。及至滏陽,子儀之圍已固,築城穿壕各三重,樓櫓之盛,古所未有。又引水以灌城下,城中水泉大上,井皆滿溢。以安太清代乾祐為都知兵馬使。思明南攻魏州,節度使崔光遠南走,思明據其城數日,即乾元二年正月一日也。思明偽稱燕王,立年號。
史思明,原名..幹,是營州寧夷州突厥雜胡人。麵容瘦削,胡須頭發稀疏,聳肩駝背,凹眼睛歪鼻梁。性情急躁。他跟安祿山是同鄉,比安祿山早一天出生,史思明“除日”生,安祿山“歲日”生。長大成人後,成為好友,都以驍勇出名。開始伺奉特進烏知義,每次派他們騎馬偵察敵情,一定會活捉敵人回來。又懂多種民族語言,跟安祿山一起當過為買賣人協議物價的牙郎。張守王圭任幽州節度時,奏請朝廷任命他為折衝。玄宗天寶初年,多次立下戰功,得到將軍頭銜,主持平盧軍事務。曾到朝廷奏事,玄宗賜給他座位,跟他交談,對他的才幹非常驚奇。問他的年齡,回答說:“四十歲了。”玄宗輕輕拍著他的背說:“你的顯貴還在後頭,努力幹吧。”提升為大將軍、北平太守。天寶十一年(752),安祿山奏請朝廷授予史思明平盧節度都知兵馬使。

慶緒自十月被圍至二月,城中人相食,米鬥錢七萬餘,鼠一頭直數千,馬食隤牆麥鞬及馬糞濯而飼之。思明引眾來救,三月六日,子儀等戰敗,遂解圍而南,斷河陽橋以守穀水。思明領其眾營於鄴縣南。慶緒使收子儀等營中糧,尚六七萬石,複與孫孝哲、乾祐謀閉門自守,議更拒思明。諸將曰“今日安可更背史王乎!”張通儒、高尚、平冽謂慶緒曰:“史王遠來,臣等皆合迎謝。”對曰:“任公暫往見思明。”思明與之涕泗,厚其禮,複命歸城。經三日,慶緒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誘之。慶緒不獲已,以三百騎詣思明。思明引入,令三軍擐甲執兵待之。及諸弟領至於庭,再拜稽首曰:“臣不克負荷,棄失兩都,久陷重圍,不意大王以太上皇故,將兵遠救。”思明曰:“棄失兩都,用兵不利,亦何事也!爾為人子,殺汝父以求位,庸非大逆乎?吾為太上皇討賊。”即牽出,並其四弟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皆縊殺之。
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叛亂,命令史思明征討饒陽等各個州郡,都攻破了。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六日,史思明和蔡希德在常山圍困了顏杲卿,九日就攻克了。又圍饒陽,二十九天還沒有攻克。官軍將領李光弼從土門出兵,攻克了常山郡,史思明放棄饒陽到常山抵禦李光弼。李光弼在常山城南邊布兵設防,兩軍相持好幾個月。李光弼部隊喂馬的草料吃光了,派遣精悍士卒帶上幾乘馬車到鄰縣收集草料,一連幾次遭到襲擊,最後的十匹馬一共才弄到兩捆草,以致鍘碎草墊給馬吃。原先,安祿山派賈循為範陽留後,賈循準備歸順朝廷,被副留守向潤客殺死,派史思明替代賈循。又因史思明在外征戰,命令向潤客代理史思明的職務。當年四月,朔方節度郭子儀率領朔方少數民族、漢族士卒兩萬人從土門開赴常山,官軍士氣於是振作起來,在南邊攻克了趙郡,史思明退兵守衛博陵。五月十日,郭子儀、李光弼追擊,在沙河打敗了史思明。繼續進攻,史思明率領騎兵逃往嘉山,李光弼追擊,史思明大敗,逃進了博陵郡。李光弼包圍博陵,州城差點兒被攻克。不巧潼關失守,肅宗到朔方指揮作戰,派遣中官邢廷恩追回朔方、河東兵馬。李光弼撤軍進入土門,史思明緊跟在後邊截擊,之後回師進攻劉正臣,劉正臣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點也不設防,此時隻得拋下部隊趕去部署守衛北平,劉正臣的妻子兒女以及兩千輛馬車的軍需物資全被史思明截獲。

祿山父子僭逆三年而滅。初王師之圍相州也,意朝夕屠陷,唯術士桑道茂曰:“三月六日,西師必散,此城無憂。”卒如其言。
史思明的部隊很精銳,都是平盧州的士兵,向南攻克了常山、趙郡。又進攻河間幫忙解圍,河間被官軍將領尹子奇包圍四十多天了。顏真卿派遣和琳率領一萬二千人、一百匹馬去增援尹子奇,走到離河間還有二十多裏的地方,北風又大又猛,聽不見進軍的鼓角聲,叛軍正麵堵截,捉住和琳帶到河間城下。史思明的部隊來了後,同被尹子奇包圍的城內叛軍裏應外合,叛軍的鬥誌更加高漲。官軍將領李奐被叛軍捉住,押送到了東京洛陽。史思明又進攻景城,捉住了李日韋,李日韋投河而死。於是派遣康沒野波進攻平原城,顏真卿發覺了,因人馬已喪失殆盡,就渡過黃河朝南跑。史思明進攻清河,糧食光了城被攻破,捉住太守王懷忠向安祿山獻功。叛軍將領莊嗣賢在信都包圍了烏承恩,烏承恩的母親、妻子先被安祿山抓走,史思明又捉住了他的兒子烏從則,叫烏從則去勸說他的父親,烏承恩就投降了,史思明跟烏承恩手挽手地喝酒。饒陽被攻破,李係自焚而死。河北各州郡全部淪陷。尹子奇率領五萬人馬渡過黃河到了青州,打算伺機到江、淮一帶去。恰在這時,朝廷請來的回紇兩千騎兵忽然到了範陽,範陽的叛軍緊閉城門兩天不應戰,他們就開向太原,尹子奇又行軍千裏去援助回紇騎兵。肅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史思明命令蔡希德會合範陽、上黨的兵馬共十萬,在太原包圍李光弼。李光弼布置從城內挖掘地道,通到了城外叛軍的軍營跟前。一個凶猛的敵兵正在調戲玩弄城裏的婦女,地道裏的官軍戰士衝出地道抓住了他,敵兵把他當作了神仙,喊他“地藏菩薩”。史思明在太原呆了十個月,直到安祿山死去,安慶緒要他返回範陽防守,蔡希德在太原又呆了一百多天,都沒能攻下太原,就回範陽去了。自從安祿山攻占洛陽、長安後,經常用駱駝把兩京皇宮庫府的珍寶運到範陽,沒有限度。範陽的這些珍寶更加激發了他叛離安家的企圖,史思明變得驕橫了,不聽安慶緒的命令。安慶緒被官軍打敗,逃到鄴郡。他手下少數民族、漢族將士三萬人,開始不知道跟著誰好,史思明打死了他們三千人後,他們就投降了史思明。

高尚,幽州雍奴人也,本名不危。母老,乞食於人,尚周遊不歸侍養。寓居河朔縣界,與令狐潮鄰裏,通其婢,生一女,遂收之。尚頗篤學,贍文詞。嚐歎息謂汝南周銑曰:“高不危寧當舉事而死,終不能咬草根以求活耳!”縣尉有姓高者,以其宗盟,引置門下,遂以尚入籍為兄弟。李齊物為懷州刺史,舉高尚不仕,送京師,並助錢三萬。齊物寓書於中官將軍吳懷實以托之。懷實引見高力士,置賓館中,令與男丞相錫為學,無問家事,一以委之。無何,令妻父呂令皓特表薦之。
安慶緒派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向史思明要求歸還他的人馬,並且準備幹掉史思明。判官耿仁智是個忠誠而有謀略的人,對史思明說:“您高貴威嚴,人們不敢多話,我請求說一句話死也甘心。”史思明說:“你說說看。”耿仁智回答說:“您長時間侍奉安祿山,安祿山武力、權力那麼強大,誰敢不聽他的。像您雖然跟隨過他,但隻是被他的凶暴權勢逼迫罷了,本來是沒有過錯的。如今聽說肅宗皇帝聰明勇敢智慧,具有夏禹七世孫少康、周宣王姬靜複國中興的謀略。您派遣使者去向皇上表示忠心,一定會讓他放心地接受您,這是把禍患變成平安的最好辦法。”史思明說:“好吧。”阿史那承慶等人帶領五千騎兵到了範陽,史思明布置全軍將士披甲戴盔去迎接他們,人馬足有好幾萬,離阿史那承慶的隊伍還有一裏路,派人去對他們說:“相公和王爺遠道而來,我們全體將士欣喜雀躍得不得了。但這些守衛邊地的士卒膽子小,對相公的到來非常敬畏,不敢再向前走。請求相公收起武器讓他們安下心來。”阿史那承慶等照辦了。史思明於是把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帶進內廳,設宴奏樂款待他們。另外命令各個將領按照原來的分工收繳了阿史那承慶隊伍的武器。部隊中的各地兵卒都發給足夠的路費,鼓勵他們回家,要留下的分配到史思明部隊的各個兵營。接著拘留了阿史那承慶,斬殺了安守忠、李立節。李光弼派遣衙官敬亻免招撫史思明,史思明於是命令衙官竇子昂呈遞奏章,帶領他所管轄的八萬人馬以及安偽朝廷的河東節度高秀岩歸降。肅宗非常高興,封史思明為歸義王、範陽長史、禦史大夫、河北節度使,史朝義以下各個將領一起授予高級官職,高秀岩任雲中太守,把他的兒子高如嶽等七人任命為大官。任命內侍李思敬、將軍烏承恩為宣慰使,命令他們討伐殘餘的叛軍。

天寶元年,拜左領軍倉曹參軍同正員。六載,安祿山奏為平盧掌書記,出入祿山臥內。祿山肥多睡,尚執筆在旁或通宵焉,由是浸親厚之。遂與祿山解圖讖,勸其反。
第二年改年號為乾元元年(758)。四月,肅宗任命烏承恩為副使,命他窺伺史思明的過錯伺機殺掉他。當年,烏承恩的父親烏知義任節度,史思明曾經侍奉烏知義,並且有著為烏承恩開釋罪責的恩惠。李光弼憑這些斷定史思明對烏承恩不會猜疑,就想靠這設置圈套殺掉史思明。烏承恩到範陽後,多次流露自己的野心,趁黑夜穿上女人的衣裳喬裝自己,到史思明的各將領家裏去,勸說他們背叛史思明。各將領把這事告訴了史思明,史思明非常害怕,又沒有什麼證據。過了一段時間,烏承恩和李思敬從上京來了,宣讀完聖旨後,烏承恩準備回家。史思明留住烏承恩暫住客店,說第二天有事商議。他已預先安排在烏承恩睡覺的床上掛起帷帳,派兩個人埋伏在床鋪底下。烏承恩有個小兒子,原先留在範陽,史思明這時叫他去客店探望他的父親。深夜,烏承恩私下對兒子說:“我受朝廷委派除掉史思明,日後就授予我節度的官職了。”埋伏在床底下的兩個人喊叫著衝出客店,把這話告訴了史思明。史思明下令抓起烏承恩,搜查他的衣袋,查獲朝廷頒賜給阿史那承慶世代享受特權的鐵製契約憑證以及李光弼給烏承恩的書劄,書劄上寫著:“承慶事了,即付鐵券;不了,不可付之。”還查獲檔案資料幾百頁,記的都是先前跟隨安祿山造反的部隊將領的名單。史思明對他說:“我在什麼地方對不起你,落到這步田地呢?”烏承恩聲明:“判你死罪,這是太尉李光弼的主意。”史思明召集武將文官以及百姓,向西對著朝廷大聲哭著說:“我用十三州的地盤、十萬人的隊伍歸降朝廷,忠心赤膽並沒辜負皇上,為什麼要殺我!”於是亂棍打死烏承恩和他的兒子,關押了李思敬,派人上表朝廷奏明這件事情。朝廷又派中使告慰說:“朝廷和李光弼都沒做這種事,而是烏承恩幹的,打死他們是好事。”

天寶十一年,祿山表為屯田員外郎。及隨祿山寇陷東京,偽授中書侍郎。偽赦書製敕多出其手。始,尚與嚴莊、孫孝哲計畫,白祿山以為事必成。及顏杲卿殺李欽湊於土門,揚聲言榮王琬、哥舒翰二十萬眾徇河北,十七郡皆歸順。顏真卿破袁知奉三萬眾於堂邑,賀蘭進明再拔信都,李光弼、郭子儀繼收常山、趙郡,河北路絕者再。河南諸郡皆有防禦,潼關有哥舒翰之師。祿山大懼,怒尚等曰:“汝元向我道萬全,必無所畏。今四邊若此,賴鄭、汴數州尚存,向西至關,一步不通,河北並已無矣,萬全何在?更不須見我。”尚等遂數日不得見祿山,憂悶不知所為。
又有使者從京城來,拿著司法部門禦史大夫、中書、門下三司審議罪犯的文書“議罪人狀”。史思明說:“陳希烈以下,都是身居重要職位的大臣,太上皇丟下他們到蜀州去了,收複天下之後,應當撫慰賞賜他們。現在這些人尚且被殺掉,何況我原來跟隨安祿山造過反呢!”將領們都說:“烏承恩那件事,情況已經很清楚,李光弼還活著,禍害就不會小。您為什麼不根據我們反映的事實請求處死李光弼,來向河北的百姓認錯道歉。皇上如果不吝惜李光弼,替您殺了他,您就算安全了;不這樣,後患無窮。”史思明說:“諸位說得很對。”於是命令耿仁智、張不矜主持撰寫奏章:“請求朝廷處死李光弼來向河北的百姓認錯道歉。如果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我們就自己帶兵到太原殺掉李光弼。”張不矜先讓史思明瀏覽一下奏表,到裝進封套的時候,耿仁智把奏章上的字都塗掉了。執筆撰寫奏章的人秘密報告史思明,史思明大發脾氣,把耿仁智、張不矜抓到廳堂前麵說:“你們為什麼要辜負我?”下令處斬他們。耿仁智侍奉史思明多年,史思明想不殺他,收回處斬命令把他叫到室內,對他說:“我任用你快三十年,今天的事,我沒有對不起你。”耿仁智大聲喊起來:“人生本來不免一死,但應保持忠孝氣節。如果您聽從錯誤的意見,考慮背叛朝廷,即使多活十天一月,不如早點死去,請快點殺死我。”史思明怒火萬丈,亂棍打死了他,腦漿流在地上。

會田乾真自潼關至,曉諭祿山曰:“自古帝王,皆有勝敗,然後成大事,豈有一舉而得之者乎!今四邊兵馬雖多,皆非精銳,豈我之比。縱事不成,收取數萬眾,橫行天下,為一盜蹠,亦十年五歲矣,豈有人能製我耶!尚、莊等皆佐命元勳,何得隔絕不與相見,令其憂懼?隻此數人,豈不能為患乎?外間聞之,必心搖動。”祿山喜曰:“阿浩,非汝誰能開豁我心裏事,今無憂矣!為之奈何?”乾真曰:“不如喚取慰勞之。”遂召尚等飲宴作樂,祿山自唱歌以送酒,待之如初。阿浩,乾真小字也。及慶緒至相州,偽授侍中。
這年十月,郭子儀率領九鎮部隊圍攻相州,安慶緒派人溜出城去向史思明請求援救,史思明害怕官軍的強大兵力,不敢發兵。十二月,蕭華領著魏州人馬歸順朝廷,朝廷派遣崔光遠接替蕭華鎮守魏州。史思明進攻魏州奪取了州城,崔光遠逃到黃河以南。史思明在魏州屠殺了三萬人,平地上的血水流了好幾天,就是肅宗乾元二年(759)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邊築起祭壇,盜用帝號叫大聖燕王,任命周贄為行軍司馬。三月,帶領部隊援救相州,官軍被打敗就撤走了。史思明把安慶緒等人弄去殺掉後,吞並了他的人馬。四月,堂而皇之地稱起帝號來了,任命周贄為宰相,把範陽作為京城,名叫燕京。九月,攻打汴州,汴州節度使許叔冀被史思明收編,史思明士氣更加高昂。又攻下了洛陽,跟太尉李光弼相抗衡。史思明大幹殺人放火的壞事,老百姓無法生活。

孫孝哲,契丹人也。母為祿山所通,因得狎近。及祿山僭逆,偽授殿中監、閑廄使,封王。孝哲尤用事,亞於嚴莊。裘馬華侈,頗事豪貴,每食皆備珍饌。性殘忍,果於殺戮,聞者畏之。祿山使孝哲與張通儒同守西京,妃王宗枝皆罹其酷。與嚴莊爭權不睦。及祿山死,奪其使,以鄧季陽代之。慶緒之奔,莊懼為所圖,因而來奔。
肅宗上元二年(761),史思明暗地派人向官軍傳遞假情報說:“洛陽城裏的將士,都是幽州、朔方人,全都想回家。”魚朝恩信以為真,告訴李光弼以及各節度仆固懷恩、衛伯玉等人:“可以趕快出兵去打洛陽城裏的殘餘叛軍。”李光弼等人同意他的意見,就兵分兩路一齊出發。當官軍途經榆林暫時駐下時,叛軍丟下一些東西偽造偷逃跡象,官軍將士們不再提防,都放心大膽地開進洛陽抓人搶東西。埋伏在北邙山下的叛軍趁機一齊殺進城去,官軍士卒都逃奔潰散了。魚朝恩、衛伯玉撤退守衛陝州,李光弼、仆固懷恩放棄河陽城,退兵守衛聞喜。步兵零零碎碎死去幾千人,軍需物資裝備全都丟給了叛軍,河陽、懷州都被叛軍占領。

史思明,本名窣幹。營州寧夷州突厥雜種胡人也。姿瘦,少須發,鳶肩傴背,欽目側鼻。性急躁。與安祿山同鄉裏,先祿山一日生,思明除日生,祿山歲日生。及長,相善,俱以驍勇聞。初事特進烏知義,每令騎覘賊,必生擒以歸。又解六蕃語,與祿山同為互市郎。張守珪為幽州節度,奏為折衝。天寶初,頻立戰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嚐入奏,玄宗賜坐,與語,甚奇之。問其年,曰“四十矣”。玄宗撫其背曰:“卿貴在後,勉之。”遷大將軍、北平太守。十一載,祿山奏授平盧節度都知兵馬使。
史思明進軍陝州,被官軍阻擊在薑子阪,戰鬥不利,退守永寧。要築一座三角城,限定一天時間築好,以便貯備軍糧。史朝義負責築起了城,還沒來得及糊上泥巴,史思明就來檢查驗收,將兒子大罵了一頓。史朝義說:“由於兵士們疲乏,不過是暫時休息一下。”史思明又發火說:“你心疼你的部下,就違背我的吩咐!”命令自己的幾十名隨從人員馬上泥牆,一會兒就泥好了。史思明又說:“等打下陝州,殺死你這雜種!”史朝義非常害怕。史思明居住在驛站,史朝義居住在客店,史思明命令心腹曹將軍集中全部警衛士卒嚴加防衛,史朝義的部將駱悅和許叔冀的兒子許季常等人對史朝義說:“主上要害您,我駱悅和您活不到幾天了。”接著試探說:“皇子廢掉老皇的事,自古以來都有,要是喊來曹將軍一起辦理這事,行嗎?”史朝義背過臉去不置可否。駱悅說:“您不答應,我們就歸順李家朝廷,您也不忠不孝了。”史朝義答應了,派許季常叫曹將軍來。駱悅等人把這事告訴曹將軍,曹將軍不敢拒絕。當夜,史思明被噩夢驚醒,靠在床上一陣傷感。史思明貪愛音樂歌舞藝人,睡覺吃飯都帶在自己身邊,由於史思明殘忍,藝人們都憤恨他。這時,問史思明怎麼了,史思明說:“我剛才夢見河中那邊沙灘上一群鹿渡河過來,鹿也死了,水也幹了。”說完去上廁所。藝人們一起議論:“鹿嘛,就是福祿的‘祿’字;水嘛,就是壽命的‘命’字。這個雜種福祿壽命都完了。”駱悅闖了進來,問史思明在哪裏,還沒等回答,就殺死了幾個藝人,藝人趕緊指出他在廁所。史思明發覺產生變故,翻牆跳出屋子,跑進馬棚,牽馬騎上。駱悅等人追來,命令副官周子俊射箭,射中史思明的臂膀,他摔下馬來,問:“這是怎麼回事?”駱悅等人告訴他,這是他兒子的命令。史思明說:“我昨天話語失誤,今天才出了這事。不過你殺我太心急了,為什麼不等我奪取了長安再殺?君臨天下的事業最終幹不成了。”接著再三呼喊懷王,說:“不要殺我!”邊退邊罵曹將軍說:“這個雜種害我!這個雜種害我!”駱悅於是命令心腹捆綁史思明趕到柳泉驛,說:“事情已辦成了。”史朝義問:“沒有驚嚇他老人家吧?沒有傷害他老人家吧?”駱悅回答:“沒有。”當時周贄、許叔冀在福昌統帥後續部隊,史朝義派許季常去告訴他們。周贄聽到這事,震驚得差點仰麵倒地。史朝義率領隊伍往回走,周贄等人前來迎接,趁機殺掉了周贄。史思明被帶到柳泉驛後,絞死了。史朝義就登上了偽燕國的王位。

十四載,安祿山反,命思明討饒陽等諸郡,陷之。十五載正月六日,思明與蔡希德圍顏杲卿於常山,九日拔之。又圍饒陽,二十九日不能拔。李光弼出土門,拔常山郡,思明解圍而拒光弼。光弼列兵於城南,相持累月。光弼草盡,使精卒以車數乘於旁縣取草,輒被擊之,其後率十匹唯共得兩束草,至剉蒿薦以飼之。初,祿山以賈循為範陽留後,謀歸順,為副留守向潤客所殺,以思明代之。又以征戰在外,令向潤客代其任。四月,朔方節度郭子儀以朔方蕃、漢二萬人自土門而至常山,軍威遂振,南拔趙郡,思明退保博陵。五月十日,子儀、光弼擊之,敗思明於沙河上。又攻之,思明以騎卒奔嘉山,光弼擊之,思明大敗,走入博陵郡。光弼圍之,城幾拔。屬潼關失守,肅宗理兵於朔方,使中官邢廷恩追朔方、河東兵馬。光弼入土門,思明隨後徼擊之。已而回軍並行擊劉正臣,正臣易之。初不設備,遂棄軍保北平,正臣妻子及軍資二千乘盡沒。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小老婆生的兒子。他為人寬容厚道,人們都親近他。他派人到範陽,殺掉了偽燕國的太子史朝英等人。範陽留守張通儒發覺後,在城裏打起來了,幾天之內,死了好幾千人,才斬殺張通儒。當時洛陽周圍幾百裏,人們相殺而食,州城縣城變成了廢墟。各節度使都是安祿山的老將,跟史思明地位平等,史朝義征求召集都不肯來。代宗寶應元年(762)十月,朝廷派遣元帥雍王率領河東、朔方各節度和回紇兵馬開赴陝地。仆固懷恩與回紇援軍打先鋒,魚朝恩、郭英..當後衛,從澠池開進去;李抱玉從河陽開進去;副元帥李光弼從陳留開進去;雍王留駐陝州。十月二十九日,在邙山下邊跟史朝義交鋒,叛軍被打敗,要渡過黃河逃跑,斬殺一萬六千人,活捉四千六百人,投降的三萬二千人,武器裝備無法統計。史朝義投奔汴州,汴州的叛軍將領張獻誠拒絕他進城,他隻得渡過黃河向北投奔幽州。寶應二年(763)正月,叛軍範陽節度李懷仙在莫州活捉史朝義,把他押送朝廷作為誠心服罪的憑證表示歸順,朝廷將史朝義綁赴宮門之外斬首示眾。又任命獻城投降的叛軍官員恒州刺史、成德軍節度張忠誌為禮部尚書,其他頭銜一一照舊;趙州刺史盧淑、定州刺史程元勝、徐州刺史劉如伶、相州節度薛嵩、幽州節度李懷仙、鄭州節度田承嗣一起加封爵位,擔任原來職務。

思明將卒頗精銳,皆平盧戰士,南拔常山、趙郡,又攻河間。為尹子奇所圍,已四十餘日。顏真卿使和琳以一萬二千人、馬百匹以救之。至河間二十餘裏,北風勁烈,鼓聲不相聞,賊縱擊之,擒和琳以至城下。思明既全,合勢,賊軍益盛。李奐為賊所擒,送東京。又攻景城,擒李暐,暐投河而死。遂使康沒野波攻平原。真卿覺之,兵馬既盡,渡河而南。攻清河,糧盡城陷,擒太守王懷忠以獻祿山。將軍莊嗣賢圍烏承恩於信都。承恩母、妻先為安祿山所獲,思明獲其男從則,使諭承恩,承恩遂降,思明與之把臂飲酒。饒陽陷,李係投火死。河北悉陷。尹子奇以五萬眾渡河至青州,欲便向江、淮。會回紇二千騎奄至範陽,範陽閉門二日,然後向太原,子奇行千裏以救之。二年正月,思明以蔡希德合範陽、上黨兵馬十萬,圍李光弼於太原。光弼使為地道,至賊陣前。驍賊方戲弄城中人,地道中人出擒之。敵以為神,呼為“地藏菩薩”。思明留十月,會安祿山死,慶緒令歸範陽,希德留百餘日,皆不能拔而歸。自祿山陷兩京,常以駱駝運兩京禦府珍寶於範陽,不知紀極。由是恣其逆謀。思明轉驕,不用慶緒之命。
史思明於肅宗乾元二年(759)僭稱燕王,到史朝義於代宗寶應二年(763)被消滅,一共四年時間。

安慶緒為王師所敗,投鄴郡,其下蕃、漢兵三萬人,初不知所從,思明擊殺三千人,然後降之。

上一節
章節目錄
已是最後一節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舊唐書》

《舊唐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列傳·卷九十三 列傳·卷九十四 列傳·卷九十五 列傳·卷九十六 列傳·卷九十七 列傳·卷九十八 列傳·卷九十九 列傳·卷一百 列傳·卷一百零一 列傳·卷一百零二 列傳·卷一百零三 列傳·卷一百零四 列傳·卷一百零五 列傳·卷一百零六 列傳·卷一百零七 列傳·卷一百零八 列傳·卷一百零九 列傳·卷一百一十 列傳·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卷一百二十 列傳·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卷一百三十 列傳·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卷一百四十 列傳·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卷一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