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弘祖年代:明代1475   

《徐霞客遊記》正文 卷一百四十二 永昌誌略

漢永昌郡,元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總管置司治於永昌,後改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洪武十五年平雲南,前永昌萬戶阿鳳率其眾詣指揮王貞降附,仍置永昌府,立金齒衛。
漢代的永昌郡,元代是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總管在永昌設置了宣撫司治所,後來改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雲南,前朝的永昌萬戶阿鳳率領他的人馬到指揮王貞處投降歸附,仍設置了永昌府,建立金齒衛。

十六年六月,麓川彝叛,屠屠殺其城。二十三年,省府,改金齒衛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從指揮使胡淵請也。於是遂名金齒,不名永昌,而實非金齒之地,如瀾滄江在永昌,而瀾滄衛在北勝,各不相蒙。蓋國初立衛,經理皆出武臣,故多名實悖戾背耳。景泰中設鎮守,弘治二年設金騰道。嘉靖元年巡撫何孟春、郴州籍,江陰人。巡按禦史陳察常熟人。疏革鎮守,設永昌府,立保山縣,改金齒指揮使司為永昌衛府,領州一騰越縣二,保山、永平。仍統潞江安撫司、鳳溪、施甸二長官司。
十六年(1383)六月,麓川彝人反叛,屠了永昌城。二十三年(1390),撤銷府,把金齒衛改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是聽從指揮使胡淵的請求。〕於是便改名叫金齒,不叫永昌的名字,但實際上不是金齒的地域,如瀾滄江在永昌,可瀾滄衛在北勝一樣,各自不相抵悟。大概是國朝初期建立衛所,籌劃處理都是出自於武臣,所以有許多名實相悖的事罷了。景泰年間(1450一1456)設立鎮守,弘治二年(1459)設置金騰道。嘉靖元年(1522)巡撫何孟春、〔原籍彬州路,江陰縣人。〕巡按禦史陳察〔常熟縣人。〕上疏革除鎮守,設為永昌府,建立保山縣,改金齒指揮使司為永昌衛府,治理一個州〔騰越州〕兩個縣,〔保山縣、永平縣。〕仍統領潞江安撫司、鳳溪與施甸兩個長官司。

保山編戶十裏。又城北彝民曰“喧”,共十五;城南彝民曰“寨”,共二十八。
保山縣編入戶籍的有十個裏。又有城北的彝民叫做“喧”,共十五個;城南的彝民叫做“寨”,共二十八個。

洪武三十三年,改騰衝守禦千戶所隸金齒司。正統十四年,升為騰衝軍民指揮使司,與金齒並。嘉靖二年,複置州,隸永昌府,改指揮使司為騰衝衛,州名騰越。在府城南三百六十裏,以地多藤,元名藤州。
洪武三十三年,改騰衝守禦千戶所隸屬於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正統十四年(1449),升級為騰衝軍民指揮使司,與金齒同級。嘉靖二年(1523),重新設州,隸屬永昌府,改指揮使司為騰衝衛,州名叫騰衝。〔在府城南麵三百六十裏處,由於地方上藤條多,元代名叫滕少卜。〕

永平,即東漢之博南縣。以山名。洪武初隸永昌府。三十二年,改府為金齒指揮司,屬指揮司管轄。嘉靖二年,複府,仍屬府。在府東一百七十裏。潞江安撫司,在城西南一百三十裏。元柔遠路,國初柔遠府,永樂九年立安撫司。
永平,就是東漢的博南縣。〔根據山起名。〕洪武初年隸屬於永昌府。二十三年,把府改為金齒指揮使司,屬指揮使司管轄。嘉靖二年,恢複府,仍歸屬府。〔在府城東麵一百七十裏。〕潞江安撫司,在城西南一百三十裏。〔元代是柔遠路,國朝初年是柔遠府,永樂九年(1411)設立安撫司。〕

鳳溪長官司,在城東二十五裏。施甸長官司,在城南一百裏。唐銀生府北境,元為石甸,後訛為施甸。
鳳溪長官司,在城東二十五裏。施甸長官司,在城南一百裏。〔是唐代銀生府的北境,元代是石甸,後來錯讀為施甸。〕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正文
卷一 遊天台山日記 卷二 遊天台山日記後 卷三 遊雁宕山日記 卷四 遊雁宕山日記後 卷五 遊白嶽山日記 卷六 遊黃山日記 卷七 遊黃山日記後 卷八 遊武彝山日記 卷九 遊廬山日記 卷十 遊九鯉湖日記 卷十一 遊嵩山日記 卷十二 遊太華山日記 卷十三 遊太和山日記 卷十四 閩遊日記前 卷十五 閩遊日記後 卷十六 遊五台山日記 卷十七 遊恒山日記 卷十八 浙遊日記上 卷十九 浙遊日記下 卷二十 江右遊日記一 卷二十一 江右遊日記二 卷二十二 江右遊日記三 卷二十三 江右遊日記四 卷二十四 江右遊日記五 卷二十五 江右遊日記六 卷二十六 江右遊日記七 卷二十七 江右遊日記八 卷二十八 江右遊日記九 卷二十九 江右遊日記十 卷三十 江右遊日記十一 卷三十一 江右遊日記十二 卷三十二 江右遊日記十三 卷三十三 江右遊日記十四 卷三十四 楚遊日記一 卷三十五 楚遊日記二 卷三十六 楚遊日記三 卷三十七 楚遊日記四 卷三十八 楚遊日記五 卷三十九 楚遊日記六 卷四十 楚遊日記七 卷四十一 楚遊日記八 卷四十二 楚遊日記九 卷四十三 楚遊日記十 卷四十四 楚遊日記十一 卷四十五 楚遊日記十二 卷四十六 楚遊日記十三 卷四十七 楚遊日記十四 卷四十九 楚遊日記十六 卷五十 粵西遊日記一 卷五十一 粵西遊日記二 卷五十二 粵西遊日記三 卷五十三 粵西遊日記四 卷五十四 粵西遊日記五 卷五十五 粵西遊日記六 卷五十六 粵西遊日記七 卷五十七 粵西遊日記八 卷五十八 粵西遊日記九 卷五十九 粵西遊日記十 卷六十 粵西遊日記十一 卷六十一 粵西遊日記十二 卷六十二 粵西遊日記十三 卷六十三 粵西遊日記十四 卷六十四 粵西遊日記十五 卷六十五 粵西遊日記十六 卷六十六 粵西遊日記十七 卷六十七 粵西遊日記十八 卷六十八 粵西遊日記十九 卷六十九 粵西遊日記二十 卷七十 粵西遊日記二十一 卷七十一 粵西遊日記二十二 卷七十二 粵西遊日記二十三 卷七十三 粵西遊日記二十四 卷七十四 粵西遊日記二十五 卷七十五 粵西遊日記二十六 卷七十六 粵西遊日記二十七 卷七十七 粵西遊日記二十八 卷七十八 粵西遊日記二十九 卷七十九 粵西遊日記三十 卷八十 粵西遊日記三十一 卷八十一 粵西遊日記三十二 卷八十二 粵西遊日記三十三 卷八十三 粵西遊日記三十四 卷八十四 粵西遊日記三十五 卷八十五 粵西遊日記三十六 卷八十六 粵西遊日記三十七 卷八十七 粵西遊日記三十八 卷八十八 粵西遊日記三十九 卷八十九 黔遊日記一 卷九十 黔遊日記二 卷九十一 黔遊日記三 卷九十二 黔遊日記四 卷九十三 黔遊日記五 卷九十四 黔遊日記六 卷九十五 黔遊日記七 卷九十六 黔遊日記八 卷九十七 遊太華山記 卷九十八 滇中花木記 卷九十九 遊顏洞記 卷一百 隨筆二則 卷四十八 楚遊日記十五 卷一百零一 滇遊日記一 卷一百零二 滇遊日記二 卷一百零三 滇遊日記三 卷一百零四 滇遊日記四 卷一百零五 滇遊日記五 卷一百零六 滇遊日記六 卷一百零七 滇遊日記七 卷一百零八 盤江考 卷一百零九 滇遊日記八 卷一百一十 滇遊日記九 卷一百一十一 滇遊日記十 卷一百一十二 滇遊日記十一 卷一百一十三 滇遊日記十二 卷一百一十四 滇遊日記十三 卷一百一十五 滇遊日記十四 卷一百一十六 滇遊日記十五 卷一百一十七 滇遊日記十六 卷一百一十八 滇遊日記十七 卷一百一十九 滇遊日記十八 卷一百二十 滇遊日記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 滇遊日記二十 卷一百二十二 滇遊日記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三 滇遊日記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四 滇遊日記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五 滇遊日記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六 滇遊日記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七 滇遊日記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八 滇遊日記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九 滇遊日記二十八 卷一百三十 滇遊日記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一 滇遊日記三十 卷一百三十二 滇遊日記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三 滇遊日記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四 滇遊日記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五 滇遊日記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滇遊日記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滇遊日記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八 滇遊日記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九 滇遊日記三十八 卷一百四十 滇遊日記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一 滇遊日記四十 卷一百四十二 永昌誌略 卷一百四十三 近騰諸彝說略 卷一百四十四 滇遊日記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滇遊日記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滇遊日記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滇遊日記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滇遊日記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滇遊日記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 雞山誌目 卷一百五十一 雞山誌略一 卷一百五十二 雞山誌略二 卷一百五十三 麗江紀略 卷一百五十四 法王緣起 卷一百五十五 溯江紀源 / 江源考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